第53章 86(2 / 2)

  “大都是仿照大家之作...不错,越来越有自己的意思了。”裴庆一边看一边点评。这其中自然没有能比得上《六国论》的,不然许盈也不会犹豫要不要毁掉《六国论》了。

  “诗写得很好。”对于许盈写的诗,裴庆的评价很高。许盈的诗就没有多少他人痕迹了,不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读了那么多诗歌精品,此时又学会了古人作诗的体例、格律,稍加训练就能写出不错的诗。

  其实这些诗在许盈看来还是太陈旧了一些,没什么新意。这是因为他写的东西前人都写过了,甚至有些被一写再写!而且出于习惯,他有的时候还有些过于依赖现代人的优势了(比如古人拍马都赶不上的‘想象力’),这一点其实是有利有弊的。

  但在裴庆看来是另一回事,他反而觉得许盈的诗篇很有新意,想象瑰丽、风格清新,是现在流行的宫体诗所不及的,细品之下很有乐府诗的精髓。

  当然,不是说许盈一个人就把现在的诗家给比下去了,许盈的诗歌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只不过他的优点太明显了,至于说缺点,他的年纪在那里,有的是时间慢慢弥补。

  “嗯...这是什么?”翻到最后,裴庆对于手上的东西露出了茫然的神色:“牛郎织女?神仙故事?”

  不怪裴庆这样想,实在是每个看到的人都会这么想...那其实是许盈闲的无聊写的‘剧本’。

  之前快要过七月七了,许盈自然一下想到了牛郎织女。此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有了简单雏形,但

  真的非常简单。

  将牛郎织女与爱情联系起来,那是《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开的先河,但也只是有那个意思。真正发展出故事情节,还是东汉《风俗通义》,但也就是寥寥两三句概括完毕,当一个传说都嫌太简单了。

  真的进一步拓展这个故事,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南北朝时的事了,虽然依旧很简单,但至少有了一定的起承转合。

  而此时,就许盈所知,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是最简单的版本。

  许盈写这个故事的剧本,一个是闲暇娱乐,另一个也是借此锻炼文笔——他又不是拿大白话写作!他是以适合此时歌舞表演形式为要求写的剧本,人物对白其实就是唱词,而此时的唱词其实和诗歌也差不多了。

  后世之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种表演形式缺乏吸引力,但生活在此时的人不会这样觉得。特别是配合上这样的故事之后,就更有吸引力了。

  此时也有一些传奇故事流传,大体风格就是《搜神记·干将莫邪》(语文教材有选)那种。事实上,《干将莫邪》已经算是比较复杂的故事了,大多数《搜神记》中的传奇故事还要更加简单。

  许盈的剧本则更进一步,故事有了很多细节来丰富,这在当下是一种‘创举’,对读者的吸引力也是直线上升。<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爽文 种田文 三春景&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