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剿“盐匪”行动54(2 / 2)

钱老板他们也存在拖延时间的想法,便喊道:“好汉,我钱某人不是小气之人,如真有银子定然送给诸位吃酒了,只是这些天收了不少盐,银子花出去了,要不你们留下个名号,待下次我派人把孝敬给你们送过去,如何?都是江湖上行走的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嘛!”

刘海波知道自己拖不得,正在犹豫要不要强攻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后卫乱了,原来码头水面上突然有箭射向那些护卫,刘海波知道是刘铁军他们来了,便立刻下令进攻。那帮护卫本就有点胆寒,突然被后方箭雨偷袭,己方的几个弓手一箭未发便被射死了,一下子陷入两面夹击的状态,很快便崩溃了,剩余十余个投降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很快几个盐枭都承受不住一个问题一个手指的代价,藏银全部交代出来了。

对于那位姓钱的背景,刘天佑的交代是不管、不问,这次做成寻仇、求财的样子,姓钱的一定要死,另外的在确保自己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杀。最后除了那位吓尿了的掌柜没死,其余几个全被杀了,他跟投降的十来个护卫一样被牢牢捆住、嘴巴堵住、耳朵塞住、眼睛蒙住,跪在一堆死尸中间。等到天亮了,胶州城内的捕快过来时,仍然跪的好好的。

大案!重大刑事案件!胶州多少年没出过这么大的案件了,只是死的都是盐枭,这些人本就是刀口舔血人、背景复杂、仇家众多的人,而且人死了后,也没有一个苦主出来追究,胶州知府等了几天见无苦主追究,而枫林镇盐枭的银子都被抢走了,也无利可图,便按照贩卖私盐的帮派间相互寻仇导致的杀戮了解了此案,那位唯一没死的掌柜跟十来个护卫也都因为贩卖私盐被下了狱。

刘海波、刘铁军那晚很顺利的撤离了,枫林镇上的老百姓很懂得保护自己,外面那么大动静,住在外围的老百姓没有一个开门的,银子是通过水路运走的。刘铁军解释了为什么拖延了那么长时间才赶到码头,原来盐枭夜里在码头的水道上多布置了两道暗哨,要不是协助他们此次行动的水师“海盗”有天然的敏感性,他们可能老早就被发现了,无声无息的清理那些暗哨多花了点时间。

这次剿“盐匪”行动的收获是丰厚的,总共收缴了一万三千五百两白银,其中有四千多两是通用的银票,这个超出了刘天佑的预期,他猜测可能是盐枭的“利润”没来得及转移,被他们劫胡了。刘天佑是谨慎的,参与行动的士兵每人发了二十两的赏银,安排回釜山轮休了,张俊山带着一百名士兵过来轮换,张俊山过来的目的是协助训练新兵,有了这一笔额外收入,刘天佑计划,1626年内将从难民中继续征一个营的新兵,最终将青岛镇的驻军维持在一千人的规模。

1626年北京的王恭厂大爆炸还是如约而至了,消息是从李勇军的邸报上看到的,刘天佑看着有些无语,一是感慨明末的诸多不顺,各种幺蛾子事件不断;二是觉得自己这个小蝴蝶是不是太小了,翅膀挥舞这么多下了,还不曾引发过什么风暴呢。随即反应过来,刘海军还在北京呢,也不知有没有被这个大爆炸波及,可他没有联系的渠道,陆磊在崂山卫这边的事情理顺之后便被刘义平招回去了。刘天佑知道刘义平有北京的情报渠道,但想了想之后,还是派人将此消息送回釜山了。

身处崂山卫,刘天佑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关心“民生经济”,这决定了他能否继续吸纳难民、养兵。进入7月份后,晒盐的产量进入高峰期,晒盐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有盐田、有人干活就能有产量,真就是老天爷赏饭吃,销路问题解决之后,私盐是目前刘天佑手里最来钱的一门产业;夏蚕也开始养殖,只是受限于桑树的数量不足,桑叶不够蚕宝宝吃,养蚕的规模还不大;茶树的种植也铺开了,只是要等到1628年才能开始有收获,那些茶农讲两年的茶树只能打顶采一点,到第三年才能正式开始采茶,而且开始的时候产量不高;盐碱地上的种的各种中药材的长势有好有坏,还在不停的筛选中,但总算种出来了,只是收获多少的问题了。

不管怎么说,“青岛镇”看起来是有些生气了,也有些期盼了,最起码难民们看到了希望。李勇军也时不时的到“青岛镇”来转转,当他看到去年刘天佑介绍开发方案时说的几个项目都在稳步推进时,内心还是很感慨的,他觉得老天爷对李家还是厚爱的,虽然目前遭遇了重大挫折,但出了“刘天佑”这么一位又能打仗、又懂治民的新生代人物,未来怎么样,谁又说的准呢?他内心有一个秘密,他改名换姓来到崂山卫时,他的祖父赵完告诉过他李成梁当年是有占据朝鲜自立的想法的,只是后来没能执行。

在李勇军感慨的时候,刘天佑又郁闷了,因为刘仁派人通知他,土豆、红薯、玉米这些种子都找到了,还都是在大明境内找到的,福建那边已经传进来好些年了,但没什么人种。这个消息真正的打击到了刘天佑,崇祯年间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农民起义跟外部的后金战事接连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点给大明修身养息的时间都没有,明朝就这么被活生生的拖垮的!而农民起义的核心是明朝财政出了大问题、灾年不断,导致农民没饭吃!而现在事实却告诉刘天佑这些能解决问题种子已经在大明境内了,却没人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