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进入黑山寨、小队成立(1 / 1)

一行人顺利的接近了黑山寨,刘义海开始给几个人介绍黑山寨外围的警戒点,进山后就遇到了盘查,通过口令得以确认通过,而盘查的士兵是明显认识刘义海的,再向山里走了一段,到了一处据点后,众人把马匹交给了接应的人,然后一路向上,遇到的几个巡视兵丁,都给刘义海行礼,最终到达山寨时,李勇军已经带着不少人在寨子门口迎接了。

也没有过多的客套,众人就进了寨子议事堂,落座后刘义海便把此次要进寨子的4人介绍给黑山寨的人,许师傅跟议事堂里的人基本都认识,就抱了抱拳打过招呼,随后刘天佑、刘海波、李庆生也学着许师傅跟众人打了招呼,刘海波并未忌讳刘天佑、刘海波两人的身份,只是强调到了黑山寨就要听李勇军的命令,不得造次。

李勇军也把黑山寨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李勇军有一位副手李广成,基本可以理解为二当家的,下面分了5个小队,李兆武、李方本、刘卫华、刘作金、张俊山,李兆武管炮队,有20人;李方本、刘卫华、刘作金、张俊山各有15人,平时下山收刮粮食、收收商队的孝敬,都是这4队人轮流去;还有10来人在寨子里弄了个火药作坊,由大师傅李一江管理,另外二十几个杂役,加上一些家属,最让刘天佑诧异的是,寨子里竟然有一个大夫,整个寨子150人。之所以讲述的这么细致,当然是因为这次新来的人中有一个是族长家的二公子,还有一个是算是刘家堡“二当家“家的二公子,而且这次是刘海波亲自出马,送过来的。

黑山寨里的做事风格跟军营里差不多,事情谈完就散掉了,刘海波跟李勇军继续密谈了一会就直接离开了,离开时也并未再跟刘天佑、刘海波他们说什么,因为该说的、该交代的,临行前族长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他在路上的时候也强调过了一些条例,有一条把俩孩子吓的不轻,原话是:“只要你们被官府抓了,你们就不是刘天佑,也不是刘海波了,就是黑山寨的土匪,刘家堡也不会认你们!”

李勇军并未分配任务给他们,只是说让先适应适应山寨的生活,给他们分配了生活方面的物资。刘天佑的心态是放松的,倒是刘海波有点担忧的说:“我爹也没隐瞒我们的身份,就这样在大堂里说出去了,人多嘴杂,万一消息泄露到堡外,这不就是主动把把柄送给敌人了么?”许师傅说到:“有这个警惕性是对的,但在黑山寨不用担心,首先今天能进议事堂的都是核心人员,忠诚度无需怀疑,再者进山寨的沿途你看到那些眀岗暗哨了么?李勇军就是按军营的方式管理的山寨,普通人是进山寨难,出山寨也难,这么说理解了么?”

分配给他们几个的是个大木屋,并没有独立的房间,里面是个大通铺,看来是真没什么优待,晚饭前刘军的儿子刘铁军过来打了招呼,并带他们去吃晚饭,大锅饭,在一个大饭堂里吃,寨子里的人分批吃饭,饭食到凑合,可以管饱。

山寨里的日子是枯燥的,既然没任务派给他们,刘天佑就按老样子,日常的操练,然后就是每天跑到李兆武的炮队那边去看炮,两门佛朗机、两门虎尊炮,这些炮虽然用的少,但养护的都挺好,李兆武以前在军中就是个好炮手,来到黑山寨这么多年,也没丢了手艺,还带了三徒弟,虽然没打过几次,但每天都会操练两次,看起来也有模有样的。看完炮就跑去看火药制作,火药作坊在山寨的一个角落里,最近并没有开工,因为库存较多了,到仓库看了火药,全部是粉末火药,跟李一江聊了聊火药配比,聊了聊不同用途的火药分类,发现李一江只是按以前师傅教的在干,并没有自己的方法,对火药也没什么研究性的看法。看到几个工人在打磨铅弹,就问为什么火枪一定用铅弹呢?他回了句:“以前一直用的铅弹啊。”刘天佑就彻底放弃了跟李一江聊天的想法。李兆武是懂炮又愿意聊天,所以刘天佑经常跑他那边去,也把自己各种乱七八糟的对炮的、炮弹的想法说给李兆武听,虽然这些想法在山寨里都没法试验,但两人嘴炮打的不亦乐乎。

过了五天,李勇军把这几位喊过去了,准备再组一个小队,刘天佑任队长,刘海波、许师傅俩是副队长,先从杂役、家属那边选人来补充队伍,队伍也按15人的配置,要是选不满,就先等等。

这几天刘天佑已经搞清楚山寨怎么有这么多杂役了,本来只有不到十个人,是一些活不下去的鲜族农户主动过来投的,前些时候解决平壤李清时那支族人问题的时候,有一些人实在不愿意去琉球,最后经过筛选,留下了一部分筛选通过的,就安置在黑山寨了,就导致杂役跟家属人员增加了一些。

小队四人全体出动去选人了,选前已经跟许师傅商量好了,除了有特殊技能的,别的只选25岁以下的,因为整个寨子里人的年龄分布是很不合理的,相当一部分到40岁了,这些都是原来从明朝过来的老兄弟,来了之后新人补充困难,只能从自己的子女里选,其他途径进来的,这些年来不足10人,所以导致了现在年龄断层的情况。

听到要选新兵丁,那些杂役人员跟家属人员中的男丁全部聚集过来,毕竟待遇不一样,饭食、居住条件都不如正式的兵丁,而且要干杂活、种地。从李清时那边留下来的人,素质都不错,竟然发现了两个射手,两个会骑马,还有俩也都会武艺,最终总共选出了十人。最小的十四岁,俩四十出头的,别都不到二十岁,刘天佑还是很满意的,这两位高龄人士本来是不想要的,但测试过后是真有本事,一个是射手,竟然能开四石弓,而且指哪射哪,俩射手是叔侄关系,自己的儿子在那夜的突袭中战死了。另一位高龄人士是骑士,骑术测试后,许师傅同意他进队了,这位以前的经历可能跟刘军差不多,十人里有三人是朝鲜人,都是年轻人,父母也都在寨子里。

兵选好了,就找李勇军领装备,十三套棉甲,十四把制式刀,三副弓箭,十一把鲁密铳及各种配套状态,少一套棉甲是因为没刘天佑这个型号的,少三把火铳是两位射手,一个老骑士不用,其余每人一把,多一副弓是给骑士的。

练兵则是许师傅的事了,只是观摩了几天后,刘天佑按提出了增加一些新的要求,每天进行一次跑步训练、列队齐步走训练,由于十四个人睡在一个大通铺,天佑又要求所有人起床后叠被子,睡觉前泡热水脚。增加训练到不曾有抵触,泡热水脚开始时有抵触,后来泡舒服了,也不抵触了,就是每天起床叠被子,而且要叠的方正,这就被联合抵制了,刘海波喊的最凶,许师傅也觉得没必要,刘天佑私下来说通了许师傅,又拿出族长家二公子的身份逼迫刘海波不许闹腾,最后才得以推行,这万事开头难,叠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就习惯了,每天比谁叠的方正也成为了一个起床乐趣。

大家在操练的时候,刘天佑又琢磨起了火铳使用的问题,在深山里放过几次铳之后,就觉得这铜壶装火药太麻烦了,严重影响速度,而且训练的时候发现,一催促,士兵加火药的时候就容易控制不住量了,很麻烦,就琢磨能不能提前按标准分量分装好,用的时候直接拿出来,这就省时间了,可找不到合适的容器,能防潮、不容易破损、用的时候又需要很容打开,天佑能想到的,这里没有,也做不出来,现实能找到的,又不实用,这个改进想法就被定装容器的问题给卡住了。本着有问题找领导的思路,刘天佑托人给他老爹刘义平带了书信,让老爹帮忙想办法,并让杂活行的人帮着找市面上有没合适的。

练了不到一个月,李勇军就让这支队伍跟着执勤了,刘天佑跟刘海波兴奋了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了,到周围的村子里收收粮食,到几个路卡点收收过路商队的银子,这两件事经过这些年已经形成固定的套路了,黑山寨的信誉也高,只要按之前说好的交粮、交银子,也不会抢劫了,导致周边环境规矩的很,一点当土匪的感觉都没,想找机会实战都不行。

其实在刘天佑心里面是有个实战计划的,就是来黑山寨前,刘海军所说的那个土匪窝,只是具体情况还不清楚,跟许师傅商量了一下,两人便去找李勇军了,可能是族长和刘义海交代过什么,李勇军爽快的同意了,并安排人去打探消息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