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三百零一年中元288(1 / 2)

  好在江南这带有什么好吃的,他已经全给成澈记好了。

  三仙桂花糕。软软糯糯,带着这个季节新鲜采摘的桂花香甜。和榆宁米糕不是同一种甜法,但阿澈喜甜,一定爱吃。

  他买了一打。

  松仁奶酥。外壳酥脆,内馅微咸。馋虫一口下去会吃得满嘴满手是奶渣。

  他挑了一盒。

  藕粉冻、绿豆饼、糯米团...

  回过神来,背篓里装满了甜食。他想,还得再提一坛江南佳酿,烟雨中。

  酒庄老板怪叫:“哟哟哟,大家来瞧。道士也来买咱家烟雨中!”

  他似笑非笑,“观里神仙喜欢。”

  转身离开时,身后有议论嗤笑:好好的俊小伙儿,怎么修道走火入魔失心疯了。

  无端还是觉得,自己没疯。

  路过镇子里听评书的茶肆,他刻意慢下了脚步,侧耳去听。毫不意外,讲的还是那一出《精忠成甚传》。

  《精忠成甚传》,顾名思义,讲云宁之战,讲三百年前成甚大将军在饥寒交加的绝境中率军苦守榆宁整整三年。元和三年,成甚大将军倾全城之力出城围剿金人,本要大捷取胜,却在关键时刻惨遭亲生儿子背叛,落得千刀万剐却宁死不屈的悲剧边塞故事。

  这故事老百姓真的特别爱听。人都猎奇,于是尤为爱听榆宁的惨状,爱听成甚的英武,爱听那叛徒与大金汗王下作又刺激的苟且之事。

  实在少有一出故事像《精忠成甚传》这样,一波三折,波澜壮阔。既有将士绝境中宁死不屈的抵抗与激昂,又有英雄末路遭受奸诈小人——甚至还是亲生儿子背叛的悲剧结局,最重要的是还带些让人面红耳赤的下三流情节。

  “书接上文,说道那大金汗王在榆宁,是整整三载久攻不下,于是就转了个头——欸!去打那西域各个小国。”

  “金人主力大军一走,榆宁城便是暂时免了战乱,可要说自古以来兵家守城最怕什么?最怕一个缺粮!”

  “那榆宁关虽说天险稳固,但十万军民啊,早就耗光了囤积的粮草。”

  “成甚将军那叫一个着急,于是便派手下谋士里最能说会道的司马况......”

  无端闭了闭眼,翻出背篓里他昨夜誊写的小册子,不动声色走进茶肆,分发给在座听众。

  按板一拍,说书人提了音量:“诶——您说好巧不巧?今年啊,正好是榆宁城破三百年。”

  “榆宁三年缺粮缺援,老百姓把整座未有山都被挖空了,您在座都别想找到一颗野薯山果,更别说什么鹿啊兔啊,根本不见踪迹!”

  说书人将榆宁城那些年的惨状描述得生动不已,台下纷纷加快了嗑瓜子花生的速度。

  无端默默穿行在座位间。这些年分发册子,他发现人在聚精会神时,总会收下旁人递来的任何东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