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丑女无敌(1 / 2)

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写这一章多少有点不太情愿,但绝不是因为题目中“丑女”那两个字,老衲我的格局不敢说有多么清高,但还不至于沦落到单纯以貌取人的地步。

主要的原因是本章女一号所处的那个两晋时代,实在是不怎么招人待见。一提到两晋,估计大家也猜到了,本章马上要掰扯的那位就是丑女届的扛把子,猪扒联盟首席执行官

——贾南风。

估计很多历史迷和老衲一样,对这个晋朝也是感情复杂,避而远之,也很少能看到描写晋朝时期的文学影视作品。如果深究这个特殊时代为什么人缘那么差,应该够几篇学术论文了,整好了都能评副教授,咱没那个需求,只想好好和大家唠嗑儿,那就捞点干的吧!

借助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这个晋朝有两大“脉象”

脉象一,先天严重不足。

跟曹氏政权的做法正好相反,司马懿通过无限放宽“九品中正制”的底线作为投名状,获得士族门阀的支持,借此窃取曹家的领导地位。这是标准的“七伤拳”,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司马氏政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自带先天性不足,在群狼环伺的险境中如履薄冰。

当然,还有一个“来路不正”也是无法弥补的先天缺陷,“司马昭之心”这个梗已经成了乱臣贼子的代名词,乱世枭雄和窃国大盗如果做个比较,一直都是后者更让人蔑视和厌恶。就像某圈的那些“艳星”,脱下裤子容易,功成名就后想穿上裤子,这个世界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呀!

脉象二,后期猥琐发育。

司马家族其实从一开始就是知道这个九品中正制的危害,出来混是要还的,士族门阀这个体内的“细菌”早晚要了自己的命,必须采取措施对抗一下,只不过这个手法有点原始,那就是疯狂“生产”小司马,然后再把小司马分封各地,借用家族血缘势力对抗各大士族。

按现代医学术语,这就是滥用“抗生素”,早期肯定是有效果的,可以维持平衡,等抗药性一产生,不但没有疗效,还可能产生强烈副作用。

其实最后西晋政权就是死在这些“抗生素”的手里,一帮小司马倾情出演的八王之乱,把本来就有先天缺陷的小身板儿折腾的奄奄一息,最后直接来个五胡乱华,被那些北方的外部“病毒”,直接要了小命。

本来可以评职称的论文素材,让老衲一个中医“偏方”就打发了,各位看官是不是差点闪了腰,学术界人士估计更是无比愤慨。

切莫动怒,其实这正是局外人的优势,没有过多专业和条条框框的限制,往往更容易剑走偏锋一击致命。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书的主旨,这个司马家只不过是咱们贾南风女士的婆家,,所以咱们的目光要重点聚焦在“小媳妇”身上,至于婆家的那点破事儿,一笔带过就算给面子了,何况这个婆家也不怎么招人喜欢!

从本章题目就看出来了,这回突然就改了“口味”,前面章节出场的女主动不动就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就连上不了榜的卫子夫,都有男人无法抗拒的“特殊气场”.....

反正都称得上女人中的极品,男人的克星!

这冷不丁的笔锋突转,毫无预兆地请出个丑女,据说还是史上四大丑之一,还真得适应一会儿。

道法曰:有阴必有阳,有美就有丑,万物平衡天人合一。

老衲曰:火锅不能只涮肉,来盘酸菜更地道。(注:北方铜锅)

啥也别说了,翠花,上酸菜!

菜齐了,开整,咱们先“涮涮”这个贾南风的颜值问题。

资深历史迷估计都有这样一种感受,闭月、沉鱼之类描写大美女颜值担当的词汇,一般情况下大多出现在那些传说、演义之类的史料中,总有一种不那么正规的感觉。正史中即使提到这些女性人物,也不会在颜值方面浪费太多笔墨,更不会整出那一套套的厥词。

可能那些史家大咖认为女性人物想占据一席之地,应该靠实力而不是靠脸蛋儿,不管是美还是丑,都不值得去浪费笔墨,看来不管史学圈有多少派别,肯定没有“偶像派”。

万事无绝对,有原则就有例外!

不屑于拿颜值说事儿的官修正史,有时候也会忍不住破例,这个特殊被“关怀”的破例对象就是——贾南风。

拿比较正规的《晋书》说话,看看是怎么特殊关照的?

【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可能是觉得一刀还不过瘾,紧接着又补了一刀:

【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

看来这位贾南风大姐肯定是不怎么漂亮,这不重要,世间绝大多数女子都是相貌平平那一拨的。

关键是她到底能有多丑,能让惜墨如金的史书连补了两刀才能消气儿,这才是需要掰扯一下的。

两晋时代有一个奇葩之处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

那就是盛产美男子。

只要仔细对比一下,历史上能靠颜值占有一席之地的帅锅,属晋朝最多,潘安、卫玠还有那个偷香的韩寿,都是那个时代的颜值担当,随便扒拉出一个都能迷倒一众少女,现代社会这个“貌似潘安”估计也是挑“男友”的首选标准吧,也不用扭捏,偶像谁都有,哪个不怀春!

那这和贾南风有何关系呢?难道她也是怀春少女之一?

如果按野史的说法,她好像和潘安有点不清不楚,但是那些个传说实在太扯。咱们不排斥野史和传说,承认它们有补充作用,但怎么也得经得起推敲,按年代都奶奶孙子辈了,也从未交集,难不成真是传说中的“梦中情人”!

比较靠谱的记载是,帅锅之中有一位和贾南风还真有间接关系,他就是典故“韩寿偸香”中的那位韩寿。

这个典故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也不用去拷贝粘贴,估计各位对《西厢记》是不陌生的,张生和崔莺莺给咱们撒的那些糖......

原型就来源于大帅锅韩寿的这个典故。

那么关键问题就来了,和潘安齐名的韩寿眼光肯定是低不了,他到底看上了哪家的丫头,偷得是谁的香呢?

没跑太远,他看上的就是老贾家的二丫头,偷的是贾午的香......

贾南风应该管韩寿叫一声,妹夫。

哦!有点意思了,大姨子已经丑到被史书补刀的程度了,这个大帅锅还敢惦记她老妹......

用脚趾头也猜出来了,这个贾家二小姐的颜值至少也得是一线水平。

这不符合常理呀!难道她们姐两有一个是捡来的吗?

想多了,这姐两不但同父,而且还同母,都是贾充和爱妾郭槐的亲生闺女,以贾充当时的地位和眼光,这个郭槐的颜值应该也是在线的。

那就完全凌乱了,这不符合科学呀!

要不就是基因突变!要不就是不小心把胎盘养大了!

奉劝各位先把脑洞合上,冷静地和老衲一起“穿透”。

按遗传工程学角度,贾南风应该至少“新一线”的颜值水平,可能比妹妹差,但不会差太大,最次也能进“二线”。

难道是官修史书在那瞎掰吗?

倒也没这么严重,史书带有些许倾向是正常现象,可能有点跑偏,但不至于到颠倒黑白的程度,著史毕竟不是写架空小说,不敢这么闹着玩。

最合理的解释是,贾南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碰到了一些特殊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天花或者水痘。

这两种疾病在当时儿童人群中也不算啥稀奇事儿,至于后果嘛,一个是要了命,就是所谓的夭折;另一个是命保住了,但是有一个后遗症无法避免,那就是——破相。

第二种可能性,发生了某种意外。

比如说,“车祸现场”......

比如说,下楼的时候脑袋先着地......

这些个情况现在大家更习惯拿来当做玩笑话,不过除了用来戏谑以外,这些意外确实是具有“毁容”功能的。

从史书上的补刀情况来看,大概率是第一种情况,因为从描述语句来看,看不出什么明显外伤或者残疾的特征。

既然已经穿透到这个地步,老衲也就不端着了!

不妨大胆推定,贾南风应该是一个先天条件尚可的准美人坯子,由于某种意外,面色不再那么美白,脸上还有一些麻子、色斑之类影响“市容”的瑕疵,但是毕竟基因和家风的底子还在,整体实力并没有那么不堪,应该至少还看得过去!

估计有的看官会说:你这妖僧可真敢掰呀,有什么依据吗?

说实话真没有,既没有照片,也没有三甲医院的诊断书。

不过我想反问一句,写《晋书》的史官就有照片吗?还是有太医院的奏折?

半斤对八两,谁也别笑话谁了。

估计和各位历史迷一样,主持编写这部《晋书》的房玄龄老先生,对这个晋朝也是颇有成见,只不过读书人即便是心中有火儿,也不可能像泼妇那样去骂街,那样有伤大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