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谍影重重(1 / 2)

看到这个题目,赐读过老衲“美人无间”那一章的看官估计眼前一亮......

这又是一部谍战大戏吗?

还有没有带回音儿的“开场白”了?

你倒是先弄一个“海报”预热一下呀......

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想整来的,毕竟间谍这个古老的行当在五帝时期就已出现,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收视率”,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经过一番搜集整理之后,又有点蒙圈了,总感觉硬贴谍战题材未免牵强,“谍乎?非谍乎?莫能辨焉!”(有点酸),说人话就是本章的女一号是不是王牌间谍还很难定论呢,最后把题目都改了,本来想叫“特工狂花”来着,无奈改成现在的这个,算是带点捕风捉影的寓意吧。

到底是哪位大姐让老衲纠结成这样呢?

还真不是什么冷门或者生僻的女性人物,说地球人都知道一点都不夸张,不论什么版本的美女排行榜,这位几乎都稳居榜首位置。

说到这基本就明朗了,这不就是西施嘛!

估计有的看官会一脸不屑,既然是要写西施,你还在那假装蒙圈个啥!吴越争霸时期“伐吴九术”之一的美人计,不就是把西施送过去迷惑吴王夫差吗,这都算阳谋了,还不够女间谍标准码?

确实《吴越春秋》里是这么写的,流传最广的也是这个版本。但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吴越春秋》和那部号称先秦史家经典的《春秋》可是完全的两码事儿。这本书成书于东汉初期,至于内容嘛,可以说比演义还演义,天桥和茶馆拿来说书倒挺合适,撑不起太大的场面,更别说和《春秋》、《左传》以及《史记》去比较了。奇怪的是,堪称正史的后三部著作,都没有提到西施这档子事儿,甚至连西施这个名字都没出现过,有的学术观点甚至还争论到底有没有西施这号人物。

当然纯粹的唯正史论也是不可取的,就凭古典四大美人之首的名号,就算人物是虚构的,老衲又怎能轻易放过。正像以前的观点:“御前有带刀侍卫,民间也有武林高手”(详见第一章),其实都算江湖中人,不应该搞歧视。

还有一点就是吴越两国所在的地区(江浙一带),在春秋时期还属于非主流的半开化地带,和现在的“长三角”完全就是两个概念,被当时主流史学界“选择性忽视”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那就别在所谓的正统和主流问题上太过纠结了,还是老办法,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来点穿透效果。

先从吴越争霸唠起——

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这个应该算最“水”的一个,按现在的话说有点“上不了台面”的嫌疑。当时的吴国勉强算中等诸侯国,总想刷存在感,可那些中原诸强还都拿它不当盘菜,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楚国这个庞然大物身上。而拿吴国当盘菜的越国,严格说还处在半开化水平,看越国的战争方式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两军阵前突然的抹脖子,呲你一脸血,把吴国士兵先吓个半死,这仗还怎么打。

越国的“战法”让各位想起了什么?

敢死队,自杀性攻击......,这不就是标准的恐怖组织吗!

那个飞机撞大楼事件貌似也这套路,说他们半开化也没什么冤枉的。

一开始吃了亏,自然涨了记性,再怎么说吴国也算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只要领导层高度重视,再加上举国同心,越国这个发展中小国怎么也扛不住,最后“酋长”勾践战败被俘虏也是正常现象,没啥悬念可讲,这样问题就转到另一个BUG上面——

吴王夫差为什么不直接做掉勾践永绝后患呢?

各位看官不要被那些评书、小说中勾践装怂、卖傻、尝大便之类的神桥段所干扰,这里面的水其实还是挺深的。

首先,确实有夫差轻敌的因素在里面,这种部落小国打服了就可以了,眼光还得多盯着齐、楚两大国呢,那才是劲敌,就像当年美丽国对越南的态度一样,结果弄了一鼻子灰。

其次,越国当时的部落形态,想完全征服不太现实,打不过的武装力量往山沟子里一钻还真不好整,不管他吧,他骚扰你,进山剿匪,好像不值当,亏本的买卖。如果弄一个傀儡“酋长”,好好归拢一下这帮散兵游勇好像效果更好!

所以杀掉勾践并不划算,不如收做马仔更靠谱,既省心又省军费。当年的美丽国扶持南越政府也是这么想的,最后来了个西贡风景美如画。

上述因素才最终决定了越王勾践还有翻盘和逆袭的机会,也引出了后来包括“伐吴九术”在内的一些精彩桥段,咱们本章的女主西施据说也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那这个“伐吴九术”到底有几分成色呢?

只能说起到一定效果,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吴国真正败落的原因是穷兵黩武不自量力,和当时的楚国、齐国不断地开战,还想和晋国掰个手腕儿,凭吴国的实力和家底,根本撑不了多久。楚国的体量在那摆着,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齐国虽然已过巅峰时期,但是就凭前任老霸主的底蕴,是随便就可以骚扰的吗?

至于什么伍子胥和孙武之类的人才优势,占一时小便宜还可以,持久战的话就不好说了,战争最后打的是国力,是后方,如果前面正玩命呢,后方再来个卧薪尝胆之类的小插曲,大概率真就呵呵了。

和齐、楚两大国相比,越国对抗吴国怎么说也是以弱拼强,玩正规路子是基本没戏的,就算卧薪尝胆也没有球用,所以说这个“伐吴九术”对勾践来说是必须采取的策略之一,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不过这个战术策略本身还是相当有料的,有必要仔细探讨一下。

先看看《越绝书》所记载的这“九术”:

【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疆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第四术那就不用说了,由咱们的大美女西施领衔主演。第九术练兵备战也是必备程序,毕竟解决问题最后还得靠陆军嘛!关键是看看剩余的那七条,不知各位看出点什么玄机没有?

老衲我是历史迷不假,但是某些流行的财经类、商战类作品也偶有涉猎,

比如说曾火爆一时的《货币战争》.......

各位看官按照这类思路再仔细捋一捋,有点赶脚了吗?

严格地说,这更像是一场标准的贸易战。

先给吴国政府高官巨额行贿,买通各个环节,以后见面好办事儿;

然后再赠送“粒大饱满”的特供良种,干扰吴国农业生产,其实都是水煮过的,这招最阴损;

派遣得力开发商和工程队,帮你们吴国干工程垒高台,越高越像发达国家嘛;

挑拨吴国领导集团之间的关系,高于市场价采购吴国储备的战略物资,让你先数一会儿钱......

诶呦!这操作蛮高级的嘛!是不是看到些许现代贸易战争的影子。

关键是那个时代的“酋长”勾践大人有这个水平吗?

看来入戏了。该请出两个真正的“操盘手”范蠡和文种隆重登场了!

这二位的身份说是越王勾践的谋臣好像并不十分准确,用穿透的眼光来看,真正的身份应该是投机商人,而且还是一代巨商,独角兽那种。

先别忙着喷我,这可不是老衲满嘴跑火车,这二位特别是范蠡先生,那可是正牌“载入史册”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咱们的范总裁那可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商界人称——陶朱公,太史公对其也是赞赏有加的。

这二位的操作高明之处就是利用吴越世仇和勾践的迫切“需求”,成功获得“红顶官商”的头衔和地位,借用越国举国之力,推行他们的庞大商战计划,其实吴国在军事斗争之前,已经被这个“贸易战”差不多掏空,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快“偻”了!

各位看到这里应该理解我为什么被西施整的“蒙圈”了吧,有些历史故事还真就怕这“深究”二字,越深究越纠结。

这位雄踞榜首的大美女西施,以前一直对外官宣是间谍身份,是参与“九术行动”的王牌特工,弄得跟越国民族英雄似的。现在这个“九术”本身的定位已经有点走样,妥妥的一盘贸易战大棋,一个女间谍能起什么作用呢?

西施的身份问题好像也得重新掰扯一下了。

真正的间谍,发挥最大作用一般都是在“热场”阶段,两个对手互撕之前通过派间谍来收集情报或者搞破坏。

如果说已经撕完了,而且胜负分明的情况下,失败一方贡献的美女或者人质,还好意思叫间谍吗?

准确的说应该叫贡品才对。谁让你打不过了,奉献几个美女不应该吗?

所以说西施在当时越国战败的情况下被送去姑苏(今苏州),在那楞充特工貌似有点不厚道,她应该是越国诸多贡品之一,再惨点可能都是“赠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