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一姐很忙(1 / 2)

不管是什么层次什么版本的中国通史类型作品,对于从哪儿唠起这个问题,答案都惊人的一致,简单总结就是两个热词儿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

套用现在某圈儿的流行说法,这二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一哥一姐”,当然,鉴于本作品关注“那一半”的属性定位,本篇重点自然是我们的一姐

——女娲。

相对于那位拎着一把斧头闯天下的盘古大仙,我们的一姐明显出镜率更高,那位铁打的一哥靠着混沌初开震惊宇内的那部“原生态专辑”爆红一把后,基本上就处于退圈状态,按照古籍传说中记载:

【他的眼睛化成了日月、血液汇成河流、毛发生长成林木……】

反正一句话,开天辟地一斧子买卖。

然后呢?

凉凉!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女娲娘娘。

别的先不说,“专辑”的发行量就能证明当红程度,“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女娲高媒、女娲制乐”等等,这些还都是通过《山海经》、《淮南子》之类的各种正规国学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没算上当下流行的玄幻、神怪类网络小说和各种网游的发行量,可以看出,红透的何止半边天,如果站到大街上肯定得堵车。原因很简单

——红!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大姐过气以后也不消停,几千年后还在各类作品中时不时的“乘风破浪”一把,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部“一首淫诗引发的血案”,学名《封神演义》。小说的具体内容就不在这里普及了,倒不是什么避讳封建迷信的原因,主要因为后续篇幅自然会涉及这部作品中的另一位知名女性(妲己),在此篇一带而过吧。

但是老衲认为,小说开头那首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倒是可以在这里引用一下,不但不算跑题,反而有助于本文展开和深入

【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

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

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纣王和妲己、女娲那点男女之间的破事儿不想过多的八卦,只想就这首“淫诗”说两句。

当然了,首先可以肯定这是后人杜撰的,在那个甲骨文时代,王八盖子上整不出这玩意儿。这些先不去深究,关键看字面含义:

哇塞!妥妥的大美女一枚,只可惜不是活的,要不,哼!你懂的!最可恨的还是泥做的,掉渣,哪怕是东瀛橡胶制品,本王都可以考虑一下哈……

过于猥琐的先就此打住,引用这首诗的真正目的是研究这位女娲的形象问题,按现在话说就是一姐的颜值是否在线,毕竟现在是个拼颜值的时代。

据比较权威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看来诗和远方的差距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大王眼中的女神竟然是个“蛇精病”,还整天的“看我七十二变”,一副震惊华语乐坛的架势。

为什么这样呢?

比较流行的有几种说法:

一种是古代神话传说体系中蛇具有灵性,是灵异魔力的象征,是一种令人敬畏的神秘符咒。女娲之所以是人首蛇身,亦是因为古人对于蛇的神秘以及魔力的崇拜,将蛇和女娲这个女神形象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种说法是蛇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的象征,而女娲作为造人创物圣母型女神,其生殖能力是被特别关注的功能。

更为夸张的是,居然还有一拨儿唯物论者,根据一些发掘出土的古文化遗址中的蛇形文物或器皿中灵光突现,各种论证和考究层出不穷,非得把这身蛇皮给咱们娘娘裹严实了,貌似科学新发现的感觉,整的跟剑桥大学那棵苹果树似的。

毕竟是上古传说时代的人物,真没必要刨根问底上纲上线的如此赚取眼球,就像中国人所崇拜的图腾“龙”,具体是怎么来的,并没有也没有必要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解释说明,一种文化符号而已。不过龙的形象取材于蛇的说法认可度更高一些,是加上四个“龙爪”的蛇,按照典籍里的说法,属于典型的“画蛇添足”。

关于女娲的颜值和形象问题,最务实的还是那个我们都熟知的楚大夫屈原,在他的《楚辞.天问》中记载: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大致意思是看到楚国祠堂中女娲的画像后,产生疑问,

谁告诉你们女娲长这样的?

谁给你权利这样画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