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见长安万里路(1 / 2)

昨天的会餐宾主尽欢。尤其是齐伯都,更是撑圆了肚子,怪不得长的这般健硕,最后李家老少齐送他们出门。

今天李太平终于是没再让齐伯都久等,俩人在先生来之前就已来到了学堂开始了一天的早课。

只是今天的先生好像不太一样,显得那么郑重其事,真不知道是有什么大事要交待。

“哎,柱子你说先生今天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啊。”

“不知道呀,是不是上次你抄我课业的事被先生发现了。”李太平忐忑地说道。

那边二狗也接上了话“那怎么办,我们几个可是一个都跑不掉呀。”

“慌什么,天塌下来我顶着。”小鱼大包大揽的说。

二狗大名齐元朗,相貌上虽算不得丑陋,只是这气势上一看就显的软弱了,实在与其名字不搭。

小鱼大名齐元辰,体态欣长,见之如白面书生,自有一股端庄的气质,就有种看见便让人安心的稳妥感觉,也常常是他们几人的主心骨。

他们俩都是齐家村土生土长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同族同辈同年相亲之人。

齐伯都也是,他父亲是齐家村的里正更是他们那一辈的齐家大郎,是整个齐氏家族的话事人。至于李太平则是他祖父本是行走江湖的郎中,路过齐家村,遇见了李太平的祖母齐香兰,二人郎情妾意,一见倾心,故而便留在了齐家村,如此也是一段佳话流传。

而齐家村的村民对他们一家也从无排挤更是多帮多助,乡邻之间其乐融融。而这位齐家村的里正大人齐明礼更是交待他的独子比李太平略长一岁的齐伯都,从小与李太平同玩同乐,更让其对小太平多多照抚谦让,使其能与村里的孩童相处无二致。

故而在小太平心里齐伯都一直便是兄长一样的存在,而李玉荷也是妹妹一样。

齐家村数十年来没有出过一位读书人了,故而他们的名字都是请学堂的先生起的,算起来学堂的先生也来了十几年了。

大概是从十三年前学堂刚建起时就来了。齐明礼大概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那个高冠博带的儒士身着一袭月白长袍,踩着清晨的薄雾,走过有些湿润的泥土,那白底黑布鞋上还有些新沾上的青泥。疏落的脚印从村外沿伸到他家门外,那个清和的嗓音在门外响起。

“请问,这里需要教书的吗?”

“对,我们正在找一位可以在这里教书的先生。”

“那我来教可以吗?”

“呃…嗯…,当然,当然可以,但是还不知道怎么称呼您呢?”

“我姓柳,柳白,柳树的柳,白身的白。”

“那不知道柳先生要束脩几何!”

齐明礼尽力让自己的话显得有文气些。

“每日糙米两碗,有一间寒庐寄身即可。我可以自己种些野菜调味,对了每月还要盐二两。”

“那万万不可,万万不可。我们齐家村虽无几个正经的读书之人但还是知道尊师重道的。”

“不必多礼,只要能囊裹住柳某的衣食即可。”

“那先这样吧,每月先暂定一石粟银钱500文一应果蔬肉脯空日日供奉。到时若有不足之处先生再提。”

年轻的儒士也未再坚持。

“那请先为柳谋找一个栖身之所吧。“

“好的,好的,先生请跟我来。”

儒生便转身跟上这个瘸腿的汉子,自始自终那一袭月白长袍未曾脚踩污泥踏上齐明礼家的青石板上。

他目标如此明确,表达如此直白,如此真诚,见不到半分虚伪。但他明明站在你面前却好像隔了万水千山,疏离而雄阔。

就好像这天地间只有一条路,而他走在其间,笔直地更胜我大唐每年不断维护的官道。

不过李太平的名字并不是直接起的,他的名字是先生预先起了几个名字后他在自己的周礼上抓周抓来的,而我们至今不知道另几个名字是什么。

“今天要跟你们说一件事,县学今年秋将举行秋试,招收十五岁以下十二岁及以上的学子,这意味着什么你们知道吗?”先生并未等学生们的回答,而是自问自答道。

“秋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而你们在场的多数人这一次是可以参加的。”

“这个世界如此之大,仅我大唐从安东都护府,到安西都护府就已逾十万里,从北庭都护至安南.都护府行近万里,常人纵其一生尽享百二十之天年也难以走完半数国境。

而这其中不可计数的江河,山川,草原,荒漠,可言无限之江山,在这广阔的幅员上更是生活着兆亿的黎民。

而即便是从我们临涣县到长安也须行逾万里。更遑论在我大唐之外更有许多的夷狄。”

“一个普通人这一生或许可以仅凭脚力抵达长安去见一见这倾世的繁华。可是有些真正的绮丽玄奇是隔绝在普通人的世界之外的,有些路是永远无法凭借双脚走通的。”

“如果不去尝试,有些东西终其一生都与你无关。”

“这个世界有诸多修行宗门,如我大唐国教道门,其余极负盛名的有,儒门、佛门、兵家、墨家、法家等等。其中的修行法门更是浩如烟海。天下万法多如牛毛,从未尽成一家之言,更何况每个时代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子留下。”

“这些修行宗门通过传授门人弟子,超凡的修行法门来获取非凡的伟力。他们将通过非凡伟力所能达到的不同层次,划分为不同的境界。”

“如道门就将修行境界分为了凝气、筑基、金丹、元婴、洞真、太虚,以及传说中的仙人。”

“其中洞真修者又被称之为真人,太虚者称为大真人。而佛门相应的层次则称之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其中的差异在于佛门八地菩萨又称“不动地“,自八地菩萨至十地菩萨便等同于道门的太虚大真人,我们称之为大法师,而八地菩萨以下的十地菩萨又称为法师,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又被佛门称为三贤。”

“有《金光明经》言:’无相正思维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全动,故名不动。’而之后的等觉、妙觉,便是与道门仙人一样只听其名,不见其明了。”

“佛道二者是这世间的主要修行大家,也是修行层次划分的两个主要流派。”

“而其余诸家多是在修行境界的名字上作上一些区分。如儒门将佛门三贤境界的修者称之为贤人,将道门的真人境界的修者称之为君子,将道门大真人境界的修者称之为亚圣,将修行的第一个境界称之为学士。”

“墨家则将这些修行的境界的修者称之为匠士,匠师,大匠师,大匠造,宗师,大宗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