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唯才是举,无论德行!(求追读~~~)(2 / 2)

“大胆!”

“敢污蔑圣上,当斩!”

“乱臣贼子,该诛九族!”

片刻反应过来的文武百官,瞬间大声呵斥傅英。

“父皇,这个人公然污蔑圣上,羞辱皇权,当诛!”

秦王朱樉第一时间,跳出来颇为愤慨的进言道。

虽然他原来跟傅英并不熟悉,但是这两天通过《治安疏》多少对于他有所了解。

世人只知道他身为秦王,一向做事浪荡不羁,在太原府更是胆大妄为。

但是朱元璋依然却没有严惩他,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这位藩王,跟李善长一样,非常懂得朱元璋的所思所想。

还没有就藩之前,虽然这位秦王的个人能力在众多藩王当中不算出众,甚至比不上小十二湘王。

但洪武帝却还是对他颇为照拂,除了他是二皇子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每次朱元璋微服私访的安排,这位秦王都能够安排的妥妥当当。

或许大明朝堂大多数的官员,甚至天下老百姓,都会觉得将来朱元璋的继承人一定是太子朱标。

但只有朱樉自己却没有放弃心目当中的那份霸业。

他可是藩王封号为秦的皇子,岂会真的久居人下?

更何况他内心当中一直崇拜的对象正是那位统一天下的秦皇嬴政,所以他绝对不会真的就让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个逍遥王爷!

对于他而言,如果太子失德或者忽然薨逝,那么他就是最有机会登上皇位的那个存在。

但是在此之前,他要做的只能是自污和藏拙。

朱樉只是把自己最邪恶的一面,展示给世人,让所有人误会他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逍遥王爷。

只不过他内心却非常清楚,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次听说傅英是太子朱标和晋王朱棡两人联合寻找的上疏劝谏之人后,他就有了新心思。

当看到《治安疏》部分内容之后,这位非常懂朱元璋心意的二皇子,就变得颇为不安起来。

世人只知道朱元璋残暴,但是却不知道的是,朱元璋是一个惜才之人。

因为朱元璋曾经说过唯才是举,无论德行!

或许在其他朝代的皇帝眼中,君子无才,远胜小人。

但在这位洪武帝看来,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往往君子坚守操守,所行所言皆是圣人之道,圣人之言,但却经常做不出实事。

但是往往很多看起来是小人的人,却往往能够办很多大事。

就连前两年被朱元璋诛九族的胡惟庸,当初也是一个大才。

在国家治世之道这块,胡惟庸真的是一个当仁不让的大才。

尽管朝野上下和民间百姓,都在说这位胡相国是贪官,是小人。

可在朱元璋眼里面,他只要没有做出谋逆之举,功过可以相抵,德行可以不计较。

如果不是最后胡惟庸自己生出谋逆之心,加上朱元璋有意打压淮西勋贵那帮老兄弟,顺便给太子朱标登基铺路的话,根本就不会有胡惟庸案。

大明朝堂之上很多官员根本看不懂朱元璋策动胡惟庸案的真正意图,只是单纯的觉得朱元璋弑杀,贪权。

但是也有一小部分聪慧之人,完全看透了洪武帝的真正目的。

PS:感谢各位彦祖们的追读,顺祝福寿安康,万事顺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