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世人都误会洪武大帝了?(求追读~~~)(1 / 2)

逍遥王爷秦王朱樉就是其中之一,正因为太了解自己的父皇,所以在看完傅英整篇《治安疏》之后,这位王爷就知道,傅英还有赦免死罪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就是傅英如果真的被赦免死罪,将来一定会成为太子朱标的左膀右臂。

秦王朱樉当然不想看到太子朱标的势力再次扩大,毕竟现在整个大明朝野上下,大部分是坚定的太子党。

太子党的羽翼越丰,那相较于他秦王将来登基的难度就越大。

对于这位秦王殿下而言,如果傅英能够为他所用,当然还行,但如果不能为他所用,而被太子重用的话,那么他宁愿促成傅英死罪!

正因为如此,秦王朱樉才会在如何处理傅英这件事情上,坚定的选择了死罪这条道。

只不过这位二皇子的真实想法,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猜到。

现在大多数官员只是下意识的判定,这位秦王殿下很护短,看不得自己的父皇被人辱骂,所以才会如此痛恨傅英!

只不过太子朱标听到这位二弟斩杀傅英的言论之后,也是眼神泛射出精光,陷入了沉思。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晋王朱棡已经悄悄的拉了拉太子朱标的衣角。

朱标也是没有继续坐以待毙,直接站了出来,恭恭敬敬的低头劝阻道:

“皇上,万万不可诛杀此子!”

“如果真的诛杀此子,您以后必将遗臭万年!”

本就已经慢慢平复情绪的朱元璋,也是眯眼若有所思的回头盯着太子朱标。

在这位洪武帝的印象当中,太子朱标被宋濂等大儒教导的性格软弱。

平时不管是在看到他,还是在处理政务方面,多少都会有些唯唯诺诺。

可现在朱标所展示出来的性格,好像跟过去文弱性格好像已经有了不同。

朱元璋也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冲着朱标幽幽问道:

“那你说说,咱为什么不能杀他?”

“难道咱就这么没脾气,任由一个读书人,痛骂咱?污蔑咱?”

太子朱标面对朱元璋的询问,也是长舒一口气,看起来事情还有转机,赶紧平复情绪回应道:

“父皇,这小子既然敢血书上疏劝谏,现在又当着京师众百姓和守卫禁军的面,抬出寿棺,那就说明他压根就没有在乎自己的生死!”

“如果您现在真的砍了他,那可能就正好中了他的计策。”

“您想想,如果现在真的当着众禁军和老百姓的面,杀了此子,那么不是正好让他有了面对皇权,依然不惧,不畏生死的青名吗?”

“这是多少言官一辈子都想要追求的最高荣誉啊,能够进谏忠言被皇帝斩杀,这就是名留青史的最好途径啊。”

“皇上您可不是昏君,更不是纣王那样的暴君,面对忠言,您一定可以仿效唐宗宋祖那样,虚心接纳啊。”

“忠言逆耳,当然也不是全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元璋听着太子朱标的劝谏,铁青的神色也逐渐缓和下来,自己这个儿子说的并没有什么错!

如果说刚才第一时间听到傅英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让他非常愤怒,片刻之间就想给这小子五马分尸之刑。

那么现在经过自己的刻意压制,还有太子的进言劝谏,他慢慢的释怀了。

毕竟不管任何朝代的官员,对于名垂青史好像都有着特别深的执念。

武将的理想归属就是战死沙场,文官的理想归属则是身为进谏的忠臣,被昏庸的皇帝斩杀,才更有更大可能留名青史。

毕竟能够在史料里面留下自己名字的忠臣,大多都不能善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