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势(1 / 2)

在黑影与清风道长议事的次日,张青竹在外边与花守火相会,你侬我侬。

而白石观却罕见地闭门拒客。

大殿上,暗淡的烛光只能照到三清神像的身。头部如同被遮盖。

众道士相继聚来大殿,略显茫然。

而清风、御山、玄山等较有分量的道士早在大殿静坐,脸色均显沉重。

众道士围着清风道长坐下,最后进入的道士将大殿门关上。

“无上天尊。昨夜星照我梦,引我行至岔路。一路旧,一路迷,不知该往何处。故今日特唤诸位到此前来商议此事。”

清风道长以梦为由开门见山道出黑影求签之事。

从清风道长话中可知,昨夜那黑影并非简单说“扫尘除草”之事。

见大伙都不言语,清风道长继续说道:“这些年的日子是隐也是忍,与之前大不相同。我们白石观内部也出现了不少的声音。毕竟因几年前那‘邪道祸乱’,我们终日惶惶。如今皇帝逐渐淡忘那事,我们道士才得以喘息。大家今日抉择个人、白石观,乃至道士的未来去向。”

有道士内心彷徨:“道长唤我等到此是要解散白石观吗?”

“当然,在作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摒弃当初为道的初心。无上天尊。。。”清风道士继续补充,而后甩甩手,示意开始,便退至人群后。

有道士内心感慨:“根据如今道教的衰落,若不做出改变,道教将不复存在。也许解散也是件好事。”

众道士在沉默片刻后,玄山道士便开口说道:“现如今,道士威望江河日下,人数日渐减少,且中原大地外来术士当道,我们道士是该审慎考虑考虑了。”

“我们应该继续团结一致,以‘秘术’为契机,重振我们道教声威。”有道士提出了不需解散的其他法子。

道士一:“重振声威谈何容易,即使我们已经成功掌握了比通天宫更强的‘秘术’。却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道士二:“是啊,声威是建立在百姓认可上的。此法不可行。”

道士三:“这其实是思想的固化。在这片土地的历史潮流便都如此,一种思想只要生根发芽,人们便会遵循着这种思想行事。很难再被取代,况且这种思想如今是‘黄权特许’。”

道士四:“我认为。。。”

道士五:“言之有理。。。”

。。。。。

听着各位同门七嘴八舌研讨“潮流”一说,玄山道士心生一计:“按如今咱道教这局势,顺流行之则衰,逆流行之则败。不如顺势制造一个潮流,而我们便是这潮流中的船,能承载百姓的船。”

道士六:“玄山师兄且说如何造势?”

“正如现今某些江湖郎中所言的‘干气’,‘干气’的存在让人疲惫,少喝水会使体内增加某气,却不能通过喝水等祛除‘干气’,定要通过他们开具的药方才能祛除。。。”

道士六瞬间领悟玄山所言,说道:“也不仅仅是某些江湖郎中,就连许多远方的某教,只要把毫无价值的物品也要加上‘开光’属性,便能以高价卖给信主。”

道士七:“我也曾听过‘干气’一说,越年迈越容易患‘干气’,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心理。因为惰性心理作祟,人越年迈越觉得自己阅历多,更能名正言顺变得懒惰,遇到了事情就越喜欢找理由推脱,诸如累啊身体沉啊无精打采啊。这就是一种思想的种植。那些江湖郎中就是利用了这个人们的惰性心理,给人们定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干气’。”

道士一:“玄山师兄言下之意要重振道教威望,必须要让百姓当中存在一种只有我们道士才能祛除的东西。”

“是的,只有御山师弟和张青竹研究编制的经文才能祛除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能重新获得百姓的信赖。”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