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瓜熟蒂落(1 / 2)

“这么说,我母亲是传说中‘三重炼狱’的人?”

“或许吧。。。”

“‘三重炼狱’真的如我父亲卷册里记载得那么凶险吗?”

“或许吧。。。”

见御山道士欲言又止,张青竹不再深入了解。

两人在对话中陷入沉思。

在夕阳的映照下,这俩人像是一对父子。

在张青竹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是沉默寡言的人。

所以自己对父亲知之甚少,最大的印象便是严肃。

还有时常用凌厉的声音叮嘱绝不能翻阅他的任何东西。

只有“大事件”前,父亲才每日对自己多说几句话。

这么算来,从张云书将张青竹交托给御山道士至今,已有四余载。

这四余载,张青竹经历失亲遇情、修灵悟道,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毛头小子。

“师叔,你会帮我解开锁灵术吧?”

听完张青竹的委婉要求,御山道士也就照做,但要张青竹答应遵从张云书的遗愿。

虽然口头答应,但张青竹仍坚持不懈自行训练灵力。

因为他深刻知道,“秘术”需要灵力去支撑,更需要灵力去验证真伪。

越懂得灵力,越能了解中原内外奇人、奇术横行,也越刻苦训练灵力。

或许张云书的卷册就是要救死扶伤,驱邪避凶。

如若不是,张青竹定要令它是。

久而久之,“秘术”日益完善。

虽然“秘术”是张云书脱离道教之后,对于世间的智慧结晶,但对于道教也是举足轻重。

因为这是对道教智慧的传承与突破。

白石观的众道士也乐意接受这个“秘术”,常用“秘术”去帮助世人解决道术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

“秘术”与道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只是四年前“邪道祸乱”之事积重难返,多数百姓仍对惶恐不安,特别是长安城内的百姓。

当然白石观内部也不乏消极声音:“通天宫那些术士正大行其道,我们白石观却江河日下。以前我们没有‘秘术’,我们能做的,通天宫也能做。如今有了‘秘术’,我们如此付出,却是徒劳且遭受白眼。我们颜面扫地。。。”

尽管处处受排挤,但绝大多数白石观道士仍坚守初心、济世救人:“我们要牢记祖师爷的教诲才是。更何况别忘记这里为何叫‘白石观’。”

但现实是,“秘术”或道术都不能将祖师爷的教诲变成食物以填饱道士们的肚子,也不能化作道士的尊严。

这样的坚持,在这逐利的世道,即将难以为继。

因为“秘术”在不久后将白石观分裂的导火索。。。

经白石观道士们广寻线索,确定了两年之前的黑巫,是通天观的术士的术。

如今的通天宫,可谓如日中天。

乃当今皇帝向天地请功的钦定场所,也是中原百姓敬仰的神圣之地。

影响力非同小可。

通天宫的活动范围早已不局限于那小小的山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