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商人的需要(1 / 2)

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长叹道:“计然的策略有七条,越国只用了其中五条,就实现了雪耻的愿望。既然施用于治国很有效,我要把它用于治家。”于是,他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齐国改名叫鸱夷子皮,到了陶邑改名叫朱公。朱公认为陶邑居于天下中心,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于是就治理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所以,善于经营致富的人,要能择用贤人并把握时机。十九年期间,他三次赚得千金之财,两次分散给贫穷的朋友和远房同姓的兄弟。这就是所谓君子富有便喜好去做仁德之事了。范蠡后来年老力衰而听凭子孙,子孙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有所发展,终致有了巨万家财。所以,后世谈论富翁时,都称颂陶朱公。

乌氏县名倮的人经营畜牧业,等到繁殖了众多牲畜的时候,就将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去购买珍奇之物和一些丝织品,然后暗中献给戎族的国王。戎族的国王会用高于礼品十倍的财物对他进行回赠,还送给他牲畜,牛马等牲畜多得需要用山谷来作为计量单位。秦始皇帝下令倮的地位与有封地的贵族等同,并且按规定时间与列臣一起进宫朝见。

而巴郡一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她的祖先挖掘到丹砂矿,家族独揽丹砂矿的利益已经好几代,家产也是多得无法计算。清,是一个寡妇,她能够守住先人的家业,以钱财来自卫,防止他人侵犯。秦始皇帝将清尊为贞妇并用招待宾客的礼节招待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倮是边远小城里善于畜牧的人,清是穷乡僻壤的中的一个寡妇,他们之所以能够与拥有万辆兵车的君主平等相待,名扬天下,难道不是凭借他们的财富吗?

子贡的全名是端木赐,很有可是商朝贵族遗留下来的遗民,春秋末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门下学习,不仅在儒学方面成就很高,后来还在卫国和鲁国两个国家担任相国,政治成就也非常高。

子贡凭借着卫国人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周转于商海之中,并开启了诚信经营的先河,成为后来商人竞相模仿的代表,更有“端木遗风”来专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是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商族王亥

王亥是夏朝时的商族首领,就是后来商朝的祖先

由于早期农业技术的不发达,先民没有掌握施肥的技术,再加上当时的中原地区雨水较多,土壤在耕种一段时间后就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所以商民族就需要大规模的迁移,去一片新的地方开垦荒地。

也正是这种游耕的传统,使得商民族养成了迁徙的习性,在迁移的过程当中,也和周边的其他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交流,既有战争交流,也有着商业乃至婚姻交流。

而到了商人始祖王亥的时候,轮子这种发明已经被广泛应用了,轮子被商民族率先使用。

也正是有了轮子的助力,能够让王亥这个商族首领能在当时的中原文明圈各地承载着大量的货物四处进行贸易。虽然早在第三任商族首领相土的时候,商民族就已经驯化了马,但当时王亥使用的是牛来进行畜力运输,可能是因为牛更加温顺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