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人才论(三)(2 / 2)

“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善于打仗于天上,也不是善于打仗于地下。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在于是否能够造成神妙莫测的态势。能创造这种态势就能取得胜利,不能造成这种态势最终就会失败。”

45,“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

“不知道进攻的策略,就不能说是对敌人作战;不会使用机动的兵力,就不能说是出奇制胜。不知道军队治乱的关系,就不要说是随机应变。”

46,“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不要把军队大权交给别人,交给别人,就会被人所谋害,最终无法善终。”

47,“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要给与大家利益而不要去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成事而不要破坏他们的事情,保护人们生存下去,而不要去滥杀无辜。给与人民实惠,而不要去抢占他们的财物。使人民安居乐业,而不是他们感受到痛苦,使人民喜悦而不要使他们愤怒。”

48,“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圣贤的人考虑的事情,就是让天下说有人各得其所,从而建立起各种争得民心的方法。”

49,“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大凡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

50,“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利之师是先创造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盲目地同敌人交战,然后谋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51,“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

52,“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敌人贪利,则以小利来引诱它,伺机攻击;敌人处在混乱状态,则抓住时机攻取它;

对于实力雄厚的敌人,需严加防备;对于兵强卒锐的敌人,当避其锋芒;

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其丧失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骄傲自大;

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要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53,“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54,“、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于防守的,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处窥探;善于进攻的,展开自己的兵力如同神兵天降,使敌人无从防备。”

55,“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56,“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乱与治、怯与勇、弱与强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即治理严整就不会有混乱,士卒勇敢就不会怯懦,兵卒坚强就不会软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