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如何对待汉奸?122(1 / 2)

明朝中后期,这种现象,变得最为严重。在明末学者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便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国家当承平之时,武人至大帅者,干谒文臣。”

“即其品级悬绝,亦必戒服,左握刀,右属弓矢,帕首裤靴,趋入庭拜,其门状自称走狗,退而与其仆隶齿。”

这里面便有描写到,即使高品武官拜见低品文官,也必须客客气气。甚至自称“门下小的”,更甚至是“门下走狗”。可见当时双方地位悬殊,文官比武官权力大。

事实上,如果能够拉长视野,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变化。你会发现“文官地位普遍比武官高”这种现象,其实带着几分必然性,无可厚非。

一方面,从安史之乱便能看出,兵权过于集中,对中央集权的统治阶级是非常不利的,毕竟文官靠笔杆子没法颠覆国家。

但这种汉奸文官们,与叛徒文人集团,不断毁灭人类,而武官却能如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一般,改朝换代。

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和平年代社会的发展,和工匠类官吏们其实脱不开关系,如我国四大发明,除了火药来源于方士。而武官却能如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一般,改朝换代。

而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和平年代社会的发展,和工匠类官吏们其实脱不开关系,如我国四大发明,除了火药来源于方士。

其他三者的发明与改良,都出自文官之手。编写出《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之类史学作品的,同样都是工匠类官吏们。

类似《齐名要术》之类,改善民生,发展科技的作品,更是依赖工匠类官吏们的努力。

就像战争时期,武将们攻城略地,夺取功绩一样。和平时期的文官们,同样也在自己的战场中。不断贪污受贿,不断毁灭王朝,与国家或朝廷等。

因此,尽管宋明清“重文轻武”的现象,不值得提倡。但和平年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官,在客观角度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文官集团责任在哪里呢?汉奸为什么地位高呢?

并且就算是在战争年代,谋士,文臣等是武官,也不时能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像是商鞅,韩信武官等,人尽皆知的故事。所有这一切都不需要再次强调,唯有功劳才可以立足。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也才能真正地看清楚,一个角色身上存在的多面性,而不是片面地,将其作为一个武将使用。

不论是历史,还是游戏,文官和武官的存在,其实没有武官一切都是空虚。只是大多数时候,因为功能的缺失,导致我们对其造成了忽视。

这份忽视,在历史中投射在武官身上,在游戏中则投射在了文官身上。但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

如果没有武官,一切都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却不是游戏,比如象棋等可以重复,死亡后的再也没有机会了。

但是人类不以作用分辨高低,不以功能区分卑劣,或许才是对每一位臣子们的尊重,也是对政治和战争的复杂性的尊重。

人类如何来对待文官,和武官功能的相互统一。才能让我们看到战争,与治国之中。没有武官就没有一切,武官是一切的基础,复杂而有趣的一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