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汉奸的团队118(2 / 2)

困难虽然多,张居正还是依靠个人威望,他强行推行了一切变革,这给文官集团巨大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文官们因为有了压力,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裂,越来越多的人,对张居正有了各种各样的意见。

所以他一死,官僚们都一起松了一口气,不到半年就展开了针对张居正的反攻倒算,最后连家都抄了。

张居正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不得不小心翼翼。这里讲个小事情,张居正主政时期,是非常支持戚继光保卫九边重镇的事业等。

但是他也不敢保证支持戚继光主动出击,去彻底消灭蒙古人的一切力量。只让戚继光“贼人不得入,即为首功”。

因为他也无法承担戚继光战败,而让文官产生弹劾的风险。而且张居正心理门清:文官集团是不允许,北边有一个尾大不掉,不好控制的军事武装集团等。

哪怕那是自己的武装,要主动出击,就意味着需要向朝廷,要求更多的权力和利益等等。权力和利益等等可以壮大力量,力量壮大了后,对蒙古是威胁,对文官集团等又何尝不是呢?

万历皇帝从小就被张居正教育:要勤政爱民,厉行节约,做一个有作为的好皇帝。凡是只利于皇帝个人私欲,而不利于国家与朝廷的行为,都会被张居正以不利于百姓为由,否定了他们的存在等。

有一次,皇帝想要赏给宫女一些珍贵的首饰等,却因为不够钱财等。而要记录在笔记里面,等有财与钱的时候再兑现。

还有一段的时间,万历皇帝的书法,练习得非常的不错,却被张居正谏言阻止,说书法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不宜过多耗费太多的精力。

张居正是内阁大学士的首辅,由此可见,皇帝的个人喜好与习惯等等,都受到了文官集团的限制与控制等。

文官集团为了催促皇帝,立朱常洛为太子。从暗示到明示,从威胁到批评,不惜冒着辞官,和掉脑袋的风险,发起了一场保护太子的政治斗争。

万历皇帝也不白给,强硬对付着强大的文官集团,用尽了包括分化,利诱,威胁,拖延,各种办法,甚至对某些大臣剿抚并用。就是无法让文官集团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

最后万历一气之下,彻底不与他们玩了。他用30年不上朝的行动,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愤怒等。他逼迫文官集团妥协,这也创造了皇帝不上朝的世界纪录。

后世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文官集团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也要硬杠万历皇帝呢?这当然不是文官们侠肝义胆,这事还得从文官是如何治理帝国的理论根据基础。

明朝有着广阔的与巨大的疆域,这个疆域里面生活着数量巨大的老百姓。帝国的统治大概分成皇帝,官员,吏员,士绅,地主,农民等几个阶层。

他们呈现金字塔形的阶层,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精简了许多的官僚机构。但是帝国的人口,毕竟有这么多,统治所有的基层人民,变得极其繁琐和复杂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