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骚动11(1 / 2)

府上管家竟然在朝议进行之时找到宫里来,看来诸葛一我府上肯定出了大事。

诸葛一我眉头微蹙,道:“知道了,让他候着,我随后就去。”

随即,说道:“诸公,月支平叛增兵安排既然都无异议,各部府衙抓紧办理。葛阁老,简要说一下南平郡和虎贲军循例鉴查的安排吧。”

鉴查制是大康国重要的官员考核、监督制度。

每郡五年一次,每军六年一次。

由鉴查府派遣府中侍郎为鉴查官,再从各部府衙抽调相应官员参与,组成特查司,对郡州和军队的政绩、选才、廉政、司法、官声、账目、积案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考核,并核查郡州百姓和军队官兵对郡守州官和统兵将领的检举。

鉴查结果将作为郡守州官和统兵将领考核时最重要的依据。

所以,每次鉴查,不但各郡和各军颇为紧张,京城的各方势力也很重视。

其中,对鉴查结果影响举足轻重的鉴查官的选任,往往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此次鉴查的南平郡郡守司寇勇,从表面上看并不属于京城的任何势力派别,在京任职时与各方势力都很热络,却又游离其外。

三年前,选任南平郡郡守时,有三人候选。

其中,排名前二的两人争夺太过白热化,元老们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朝议了三次都没得出定论。

第四次朝议时,众元老再次吵翻了脸,本着“我得不到,宁愿让他人得到也不能让你得到”的心态,加之司寇勇不属于哪一帮、哪一派,就一致同意司寇勇为南平郡守。

因为这个缘故,大家都不关心对南平郡的这次鉴查。

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对各军的鉴查就是查查账,看统兵将领有无贪墨,重点核查是否克扣士兵军饷,总体而言形式大于内容,往往是走过场。

葛思贤简单禀报之后,元老院很快同意了由鉴查府侍郎张糸任鉴查官,总领这次对南平郡和虎贲军的特查司。

诸葛一我三言两语结束朝议,匆匆出朝会殿而去。

朝会殿出来,步行百余步,穿过殿前广场,就到了皇宫正南的承天门。

承天门一门两洞。

居间正门只有皇帝和元老院八位元老可行。

侧面两个洞门,嫔妃皇子、文武百官可行。

至于太监宫女、侍卫杂役等其他人等,只能走承天门往东百余丈外,位于皇宫东南角的朱雀门。

虽然是诸葛一我的管家,但诸葛平章并非朝廷官员,也非内官、宫人,只能在门外候着。

诸葛一我出了承天门,见府上管家诸葛平章正焦急地不停踱步。

诸葛平章见到诸葛一我,快步过来,在他耳边窃窃耳语。

诸葛一我听后,罕见地脸色大变,道:“尚未惊动夫人吧?”

诸葛平章道:“没有。”

“八王共治”之后,在承天门和朱雀门之间建了一排值候房和马厩,供上朝的元老和官员的随行护卫和车夫休息。

护卫和车夫听到散朝钟响起,驾车、牵马按品级列队迎接主人。

此时,诸葛府上的马车已驶到跟前,诸葛一我正欲上车,项柱庭已跟了出来,问道:“老师,家里出了何事?”

诸葛一我眉头紧锁,道:“诸葛凡那逆子在太学宫杀人,被围在里面了。”

大康百姓都说,诸葛一我德能兼备,是元老院设立这么多年来最为敬业有为的首老。

特别是皇帝宇文幸去太真宫后,诸葛一我更是日夜操劳,为大康鞠躬尽瘁。

可惜太过忙于公事,疏于管教,养了诸葛凡那样一个不成器的儿子。

两年多前,诸葛凡在舅舅郑世光的举荐和强迫下,到太学宫就学。

在太学宫首席的严厉约束下,诸葛凡在太学宫倒是一直没翻起什么浪。

熟知他的人都认为诸葛凡从太学宫学习三年之后,即便不能脱胎换骨,也会大有改观。

万万没想到,眼看三年之期过了大半,诸葛凡今日竟然闯出杀人大祸。

项柱庭大吃一惊,道:“当真?”

转念,道:“若是失手误杀,倒也并非没有回环之地。”

项柱庭并不知道是否误杀,但既然是上司兼恩师诸葛一我的公子杀了人,事实如何并不重要,就算是故意杀人也可查办成误杀。

只要是误杀就可以判定他不用偿命。

性命无忧,后面一切都好说。

“此事需到了太学宫查清现场详情才明了。”诸葛一我回头看了一眼项柱庭,道:“正好,你和我同去,一起查察清楚。”

项柱庭心想,如果他与诸葛一我一起到现场查看,当着太学宫学官和学子的面,坐实了诸葛凡的罪状,想再做些回旋就没什么余地了,难以保住诸葛凡。

以诸葛一我的心思,不应该没想到这一层,估计是急火攻心,一时没有思虑周全,便提醒诸葛一我,道:“学生此时是否不便出面?”

哪知诸葛一我好像还是没明白,道:“有何不便?你乘我的车,路上一起听平章说说情况。”

项柱庭心想,既然你要拉我去,那就去吧,赶到太学宫还有一段路程,路上等诸葛一我的心情平复了,定能想通自己不便出面的关键。

到时,自己不下车露面便是。

诸葛一我所乘之车是一辆驷马大车,他与项柱庭、诸葛平章一起坐进去,车内空间也都是绰绰有余。

诸葛一我上车后便靠在居中榻上闭目养神。

诸葛平章弯腰在侧,一边给诸葛一我头上舒经活血,一边细细禀报目前打探到的太学宫那边的情况。

待诸葛平章说完,诸葛一我又问了一些细节,但诸葛平章得到消息便第一时间赶到朝会殿,对其中关键也知之不多。

待二人说完,项柱庭把自己的顾虑告知了诸葛一我,被一口回绝。

诸葛一我说道:“蒙先帝和今上盛眷,数十年来,我无时无刻不为社稷黎民操劳。”

“殚精竭虑都是为了重振我大康荣光,以报君恩。”

“今上修仙以来,我能勉力操持元老院,保得朝野不乱,无非是因为我忠心正派。”

“诸葛凡这逆子,自小便不走正道,今日闯出如此滔天大祸,该杀便杀。”

“朝廷断不能因为他是诸葛一我的儿子就法外施恩!”

“否则,日后面对朝野非议,我还有何面目代今上坐镇元老院?又如何报答先帝和今上的隆恩?”

项柱庭听诸葛一我说得大义凛然,心志坚定,也不好再劝,只得走一步算一步。

从承天门到太学宫,要自北向南,由笔直的通天大街行十里到京城最南端的去国门,再沿着升平街自西向东行四里才能到。

驷马大车接了诸葛一我三人便一路疾行。

此时街市上已人潮涌动,虽有护卫开道,但速度也提不起来,三人花了三刻钟才赶到太学宫。

刑部和京兆府官员早已闻讯赶来,命众衙役将太学宫大门团团围住,将人群拦在门外广场上。

广场上,乌泱泱围了上千人,正与守在门前的衙役推推搡搡。

其中,读书人打扮居多。

马车在广场边停稳,项柱庭正自犹豫要不要下车,诸葛一我拉了他的手,道:“走,我们一起进去。”

二人还没下车,人群中已有眼尖的仕子猜出是诸葛一我来了。

大康对车舆有一定规制。

皇帝御辇十六驾,皇后、太子八驾,皇子、公主、嫔妃等皇族,以及王公、元老等重臣四驾。

虽说近些年礼制有些崩坏,也有擅乘驷马大车的要员、富商,但在京城之内,除了王公、元老,还没人敢大摇大摆的乘驷马大车。

此刻,乘驷马大车出现在太学宫门前之人,除了诸葛一我,还能是谁?

那眼尖的仕子在人群中转身对着诸葛一我车停的方向,手臂一指,高呼“诸葛首老来了”。

人群听言,纷纷朝手臂所指方向看去,见到正在下车的诸葛一我,呼啦啦一下就围了过来。

随身护卫首领早在诸葛一我还在朝议之时,就得了诸葛平章的叮嘱,提前做了部署。

诸葛一我的驷马大车在广场上将将停稳,护卫首领和八名护卫九人九骑便已在马车周围围成一圈。

见人群涌了过来,护卫首领一声令下,八名护卫“唰”一声齐齐将腰刀抽出,一跃而下,将刚刚下车的诸葛一我和项柱庭护在身后。

待原本聚在太学宫门前的人群后排变前排,将诸葛一我一行围在中间,那眼尖的仕子高举手臂,大声喊到:“杀人偿命!”

有了领头之人,人群便跟着齐声呐喊。

“杀人偿命!”

“考荐同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