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浪漫(第二十四章)23(2 / 2)

“两天。”程青说,“带我在这里玩!”他咧嘴笑着。

“嗯。”朱希希点头。

穿过一座小桥到了对岸的街道,朱希希和程青来到一家小店门前。

“吃吗?”朱希希问。

“正宗吗?”程青问。

正在往锅里夹豆腐块的老板听了这话面露不悦,“我们这儿的臭豆腐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板眼皮子都不抬,一边炸着豆腐一边说,“压板豆腐用霉苋菜梗汁自然发酵,用金黄的菜籽油炸才最地道。不尝尝怎么知道!”

程青笑了一下,冲朱希希点头。

“你买单!”朱希希说。

在绍兴的甜品界,黄酒的基因依然强大——软糯爽弹的黄酒布丁、飘香丝滑的黄酒奶茶、清冽冰凉的黄酒棒冰、还有粘牙的黄酒牛轧糖,程青都逐一尝了个遍。

“这绍兴黄酒真是在你们本地大放异彩!”他跟朱希希说。

“乌篷船!”程青指了指不远处河中央驶过来的小船。

“脚划的,是我们这里特有的。”朱希希说,“就像意大利的刚朵拉一样,是旅游特色。”

“还有什么特色?”程青问。

“你脚下这条街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街上数十个台门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大部分都是明代以前的文物。”朱希希说,“附近就是纤道,纤夫拉纤的石板路!还有古道,上青古道!还有山水盆景的东湖!”

“还有什么特色?”程青吸了一口奶茶又问。

“那可太多了。”朱希希说,“看你想看什么,人文的还是自然的。”

“人文有什么?”程青继续问。

“鲁迅故居啊!耗资十亿打造还免门票,多厚道!”朱希希说,“王羲之做序的兰亭和书圣故里!书圣故里也是蔡元培的故里。”

朱希希也吸了一口奶茶,“你可以在宋朝的立交桥上散散步!”

“这里还名人辈出!有王献之、谢安、曹娥、勾践、西施、嵇康、贺知章、陆游、王阳明、秋瑾、徐锡麟、陶行知、竺可桢、”朱希希掰着手指头一口气数着,“周恩来!”最后她重重地说。

“名士乡。”程青说。

朱希希狠狠地点头,吸了一大口黄酒奶茶。

“你要是春天来就好了!有吼山桃花节!”朱希希说。

“吼山是什么山?”程青问。

“就是越王勾践养狗猎鹿的地方!”朱希希回答,“那里有绍兴无处不在的奇观——石景!还有大禹陵风筝节、兰亭国际书法节、秋天还有柯岩香林桂花节。”

“你不当导游可惜了。”程青笑说。

“所以你想去哪里?”朱希希问。

“哪儿也去不了!”程青说,“我来是向你道别的。”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进入小寒节气也意味着春节即将到来了。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吃过晚饭,朱希希便请出灶神像摆放于灶台之上,神像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送灶神一般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将这些祭品和一坛黄酒摆放于灶台,再取出香炉,点燃三支线香,灶神便架乘这袅袅青烟“上天言好事”去了。

“灶神爷爷辛苦了!”朱希希像模像样地作着揖,“好好休息!过几天迎你们回来!来年还保佑我们家安泰兴旺!”她一边嘴上念念有词,一边看看身旁微笑的父亲。

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便开始正式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必须要大扫除一次,朱希希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她里里外外走了几遍,也没找到哪里需要她大清扫的地方。最终只把床单被套拆除换了干净的。

正是无聊间,却听见隔壁人家舂年糕的声响,于是朱希希夺门而出。好多年没有提早这么多天在家过年了,听这响动着实有些激动。小时候,街坊邻里家家户户舂年糕,打糕花,烧镬窠,打榔柱,拨倒臼,搓糕团,印年糕,一个步骤都不能少!每逢此时节,整个城镇都笼罩在糕米的香气之中,那此起彼伏的“哃哃哃”的声音,热闹又红火。只是如今,家家户户都买现成的吃,鲜少有人家亲自舂年糕了。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年货陆陆续续要开始备起来了,鸡、鸭、鱼、肉挂在每家每户的廊前,好不热闹。

腊月二十八贴年画。

朱希希早上刚起床,父亲就已经熬好了糨糊,放在一旁等晾凉。等到傍晚时分,快递小哥送来了朱希希在网上买的年画,摊开来看,便是那手持钢鞭的尉迟敬德和手执铁锏的秦琼。朱希希和父亲于是开始贴对联、贴门神、贴窗花。父亲还亲自写了一对大大的“福”字,贴在了院子的山墙上。

腊月二十九,打酒蒸馒头。

不会蒸馒头的朱希希于是凭着外卖,买了好些个桂花糕、薄荷糕、绿豆糕和桔红糕。

腊月三十熬一宿。

除夕这天一大早,朱希希便出现在院子里。她先是拿锯子锯了棵院子角落里生长的竹子,然后把竹子截成五尺来长,在火上烤透,等到渗出汗青来,便用火钳将竹子取出,迅速往地上摔击。她反反复复烤了摔、摔完了烤,终于随着一声震响,竹节爆裂开来,引得老父亲连忙出来查看。

“做什么呢?”父亲问。

朱希希长吁一口气,“爆竹,终于响了一声!”这通折腾,令她浑身发热。

“爸,我昨晚看了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朱希希说,“上面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父亲笑道,“那你急什么?明天再玩也不迟。”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朱希希哼着。

到了下午,朱希希和父亲早早地准备起了年夜饭,傍晚时分在厅前置汤圆、茶叶、水果等供品,还在桌上放置了鸡鸭鱼肉、年糕、红枣,迎接灶神回家。

天青霞暮,晚霞逐渐褪色之际,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起了年夜饭。

朱希希家的饭桌上,摆放的都是地地道道的绍兴菜。不仅有闷糟鸡,还有八宝菜、元宝鱼、鲞冻肉、绍三鲜和梅菜扣肉。

一切准备就绪,左等右等却不见哥嫂的影子,“给他们打个电话。”父亲说。

“回不去了!”哥哥在电话里说,“你嫂子的妈去世了,我们都在医院呢!就这样!”没等朱希希反应,朱晨宇便匆匆挂断了电话。

朱希希和父亲默默地吃着年夜饭。

“明天,你代我去看看你嫂子一家。”父亲说。

朱希希点点头,把温酒壶里的加饭酒给父亲添上。

“这个年,你嫂子一家难过啊!”父亲喃喃地说,“她家就她一个独生女,后事全靠你哥了。”

晚饭后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能响起零星的鞭炮声,为春节增添了一点年味。等到再晚些时,人们就会去位于香炉峰半山腰的炉峰禅寺礼佛、烧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朱希希在厨房点了碳炉拎到客厅。

她在炉上放了一个金属网,把茶壶置于网上,又在壶周堆满了栗子、桂圆、红枣和年糕。

父亲看着朱希希一刻不停的样子,眼睛不由地有些湿润。

“爸,我特别想看烟花......”朱希希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父亲喝了一杯茶,吃了一块绿豆糕,起身去书房。

“早点休息。”父亲交代女儿。

“我要守岁!”朱希希目送父亲的背影说道。

朱希希独自守着炉火,不知不觉想起了程青,想起了临别的一幕——

程青看着朱希希,“我要去国外读书了。”他说。

朱希希一时意外,竟不知说些什么,“啊!”她说。

“你不问我去多久?”程青问。

“多久?”朱希希问。

“两年吧。”程青说。

“挺好的。”朱希希说。

“没了?”程青问。

“啊。”朱希希把脸别到一边。

一股焦糊味打断了朱希希的思绪,她赶忙把烤焦的栗子和年糕夹到盘子里,然后添了新的栗子到网架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