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东迁(2 / 2)

最后平王令复侯爵,不罪不赏。

卫侯姬和进爵为公。

晋侯姬仇加封河内附庸之地。

郑伯姬友忠心护主身死,赐溢为桓。世子掘突袭爵为伯,加封枯田千顷。

秦君原是附庸,加封秦伯,位列诸侯。

小周公拜太宰之职。

虢石父、尹球、祭公,姑念其先世有功,兼死于王事,止削其本身爵号,仍许子孙袭位。

次日,平王再封卫侯为司徒,郑伯掘突为卿士,留朝与小周公太宰陋一同辅政。

朝会散了,申侯再次来找掘突。

申侯还是和蔼微笑,就像亲切的长辈。

这次来他是来结亲的。

要把小女儿许配给掘突,就是后世的武姜。

现在申侯拉拢,主动接亲,他当然不拒绝。

都是互为助力,既然选择了迎立平王,那就只能一条路走下去,进入申侯这一边。

之所以说进入哪一边,是因为在他迎立平王的同时,虢国国主阻止平王入京失败,联合了几个小诸侯国在携地立了幽王弟弟为王,称周携王。

并且发书通知全国。

书表上怒斥了申侯和平王的弑君毁京之罪,请求诸侯举兵伐平王和支持平王的乱臣贼子。

这乱臣贼子名单,他掘突也赫然在列。

按理说,平王确实身负弑君弑父的大逆大不孝之罪,确实应该问罪,而不是迎立为王。

但已经选了,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虢国虽然情理上占据上风,实力也强,但虢国再强,能同时对付秦晋申郑四国?

不过,晋侯似乎仍旧没有坚定的站在申侯这边……

接了赏赐,晋侯就以北狄来犯为由领兵离开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还要看看其他诸侯国的态度,尤其是齐国和鲁国……

却说犬戎自到镐京扰乱一番,识熟了中国的道路,虽则被诸侯驱逐出城,但军队主力损失不大。

此时纵兵侵占周疆,歧丰之地,半为戎有。

犬戎没事就派兵到镐京转悠一圈。

同时虢公翰引兵驻扎在镐京郊外,对镐京虎视眈眈。

只等诸侯兵退,就要入京继续勤王。

平王王位仍旧不稳,镐京有再次遭难的危险。

平王召集群臣朝会,商议对策。

掘突位列。

平王道:“先祖成王既然定都在镐京,又兴建东都洛邑,是何用意?”

“洛邑为天下之中,能够总领全国。方便诸侯朝贡,天子管理四方,另外远离戎狄侵扰,周围强藩守护,安全稳定。”

小周公说道。

平玉道:“今犬戎逼近镐京,随时可能进行攻击,我不想镐京旧难再度上演,既然洛邑本来就是东都,又有诸多好处,索性把都城迁到洛邑怎样?”

小周公道:“今宫闷焚毁,营建不易,劳民伤财,加上大王所虑犬戎之患,迁都洛邑确是最好的选择。”

两班文武,纷纷附和,赞成迁都。

卫武公眉头紧皱,道:“镐京左有崤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洛邑虽天下之中,其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所以先王虽然并建两都,但一直定都在镐京。如果贸然迁都,恐怕会动摇根基!”

平王曰:“我也知道,但犬戎在侧,势力猖厥。有什么办法?”

卫武公道:“犬戎焚烧宫闭,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大王应当励志自强,练兵训武,报仇雪耻。若隐忍避仇,反而东迁,戎狄会以为我们怕了他们!我退一尺,敌进一尺,恐怕到时候不止于歧丰之地。就算中原腹地,也会遭受镐京之难!”

小周公知道平王东迁心意已决,于是道:“老司徒,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要看时局,如今镐京被毁,府库也被劫掠一空,无力修建公室,难道要让我王露宿大街?何况我们兵力单弱,各国诸侯不可能一辈子守在镐京吧?诸侯兵退,犬戎再打到镐京来,谁来抵挡?拿什么来抵挡?”

卫武公怒道:“满朝文武济济一堂,难道想不出制衡犬戎的计策?你们是被犬戎吓破了胆吗?为什么就不能是诸侯联合,去消灭犬贼,而是东迁避祸?申公的申国实力强大,对犬戎比较熟悉,又处在镐京西方,命申公联合诸侯兵马,一战灭了犬戎,又有何难?”

正商议间,申公遣人资告急表文来到。

平王打开看了看,脸色剧变。

“如何?”

刚谈到申公,申公的书信就来。

众臣望向平王。

平王深深吸了一口气,“犬戎知道外祖父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解镐京之难,责怪外祖父背叛,引众兵攻打申国,申国迎战,损失惨重,将有亡国之祸,派人送信前来,让我发兵救援。”

平王道:“外祖父自顾不暇,还要让我救!”

正在此时,一名侦查哨卫送信进来。

掘突暗自把信打开看,却是不知道何人把平王意欲东迁的事情透漏给了虢国。

为了在两大政治集团中抢得先机,虢公翰正在将本国大部分族人东迁,(今三门峡一带),占据了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之间的咽喉要道。

企图阻断平王东迁之路,同时东虢国派兵前往洛邑,意欲占据洛邑。

若如此,那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