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许秦17(2 / 2)

不出三年,消灭了犬戎的主力,其名将满也速等,都死于战阵之中,戎主远遁西荒。

岐丰一片,尽为秦有。

辟地千里,遂成大国。

但秦人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几代君主(包括秦襄公自己)死与伐戎之战,子孙后代更是不计其数。

秦人祖先曾经很辉煌,据说是帝颛顼之裔。

后裔辅佐大禹治水,以功赐姓嬴。世为诸侯。

至纣王时,恶来为纣幸臣,相助为虐。

武王伐纣,诛恶来。

秦人从诸侯变成战败奴隶,部落一落千丈。

恶来后裔非子,善于养马。

周孝王时急欲增强军事,需要大量战马,知道非子擅长养马,任命其在汧、渭二水之间养马。

秦人养马养的不错,不但繁衍的多,品种也改良的好,膘肥体壮,耐久善跑,秦地战马冠绝中原。

周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为附庸之君,使续嬴祀,号为嬴秦。

中间经六世到秦襄公,以勤王护驾之功被封秦伯,拿到天子合法扩张权。

击溃犬戎,给周天子报了灭国之仇,自己也收获不小。

尽得周氏故地岐丰,封国面积扩大十数倍,定都于雍,始成大国。

秦人开始复兴……

这是勤王护送功臣秦国,接着来看看另一个勤王护送功臣—-郑国。

公元前806年,西周王朝中兴之主周宣王,将国都镐京附近的郑地,封给自己的弟弟姬友,建立郑国。

姬友就是郑国的第一代国君郑桓公。

郑桓公尽管有自己的封国,但他实际的上班地点一直都在朝廷。

周宣王死后,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即位,作为叔父的郑桓公被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司徒,负责掌管土地、人口和教化。

当时的国家大事无外乎就是军事和民政,从这个角度看,郑桓公相当于周王朝的总理大臣。

周幽王继位后,申国和周王朝的矛盾愈演愈烈,犬戎肆虐,王朝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郑国封地在镐京京畿地区,一旦申国和周王室矛盾激化,或者犬戎大举东出,郑国都难免被卷入其中。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郑桓公未雨绸缪,让儿子掘突,带着礼物贿赂当时的郐国和东虢国,得到了两国送出的十座城池。

位置在成周洛邑京畿附近。。

郑桓公将家产和人口集体安置到这十座城池一带,以为后路。

果然!

公元前771年,他担心的事发生了。

西周王朝爆发犬戎之乱,申候引犬戎军攻破西周镐京。

周桓公拼死保着周幽王,被乱军杀死。

平王东迁后,郑国世子掘突继位,成为郑国的第二代国君。

跟着周平王从镐京来到洛邑,顺势将封国迁到洛邑地区,也就是当他父亲从东虢国和郐国讨得的那十座城池。

掘突因勤王和迎立之功,备受平王的信任和重用,与卫武公一同辅佐朝政。

郑国从镐京京畿搬迁到洛邑京畿,挨着的的诸侯都是周携王那一派的,郑庄公掘突抓住机会,借着打击周携王的名义,获得平王的授可,发兵攻打。

先用两年灭掉郐国,再用四年时间,灭东虢国。

用了六年时间,完成从寄人篱下,到鸠占鹊巢的华丽转身。

将都城迁到郐,为了区别原来的都城郑地,取名新郑,

郑国兼并东虢国和郐国以后,国力已经非同一般。

是时,秦国忙着在西方收拾犬戎,而晋国则忙着内乱(曲沃代翼),楚国此时还在南方拓展,齐国则在向海边进发。

此时的郑国,成为中原地区崛起最快的一股力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