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老头(2 / 2)

他急忙转身看了眼水沟,口中呢喃着,“水往低处流。水流本来就会流动,不需要刻意地牵引,引导的真正目的是让真气冲击脉门。那么只需要在关键节点,控制水流的流向,便能做到这一目的。”

李渊在呢喃过后,脑海中将这一想法反复斟酌思虑了数遍,在确认其可行性后,李渊先走到了魏老头的身前,恭敬地抱拳一拜。

魏老头却连搭理都没有,继续沉默地抽着旱烟。

李渊则并不在意,开始尝试按照魏老头的方法,引导冲击脉门。

在经过短暂的适应磨合期后,李渊很快地掌握了引导的诀窍,气机也开始冲击第一处脉门——伤病。

随着气机的引导,位于腹中位置的伤病脉门的阻隔逐渐被冲淡变薄,隐隐有着打开的感觉。

“喂,吃饭了。你小子干嘛呢?连饭都不吃。”远处,顾盛自来熟的呼喊声打断了这一进程。

李渊睁开眼睛,身边魏老头早已经消失不见,对面的不远处,顾盛正端着两只碗,朝李渊走过来。

走到近前,将一只递给李渊,并蹲在李渊身边。

“哎呀,第一天感觉怎么样?虽然都说北境苦寒,但其实大泽现在的气候还好,还没有特别冷。我们又处在休整期,位于防线最后方。”

李渊接过那只大粗碗,里面盛着的是混有野菜的糊糊。

顾盛从怀里掏出一张面饼,使劲掰开后,泡进了碗里。“和魏老头想处得怎样?我们这里的人都和他相处不来。那人古怪得很,还总是不说话。”

“唉,说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我叫顾盛,萍州琅琊人。”

李渊一点点地喝着糊糊,思索后说道,“李渊,禹州人。顾哥,之前我就很想问,仙武两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开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提及两道。”

李渊岔开话题,在听到李渊的询问后,顾盛呵呵地笑出了声,“你小子是那个山沟里出来去的。连仙武两道都不知道。”

“所谓脉术,分为仙武两道。仙道讲求沟通天地,万法奇门,变化万通。其内有七十二旁门、三十六左道,以及其余大小神通脉术各异,种类繁多,变化莫测。所以仙道讲求灵根悟性,对于天分极其看重。”

“而武道,则是讲求磨练自身,以身为铁,天地为炉,化气为火,熬炼自身,最终超脱凡胎。武道与仙道不同,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亘古不变。另外,虽然武道对天分灵根没有要求,但修行却很艰难,需持之以恒地不断磨练修习。”

“哦,还有就是仙武两道不能同修。因为仙道在运气境需化气合一,形成内丹。而武道则需要真气始终分散于身体内。因此两者不能同修。”

李渊认真听完,经过良久的思索,向顾盛询问道。“仙武两道好像各有千秋,为什么你们都不太喜欢武道?”

顾盛侧头望着李渊,考虑顾忌到李渊只能修炼武道的情况,顾盛便十分委婉地说道,“一方面武道修行急难,需要长此以往地坚持。而仙道虽然需要悟性灵根,但在过去前人的总结下,已经有了太多捷径方法。唯独武道,只能持之以恒地修行才能晋升。”

“另一方面,就是仙武两道虽然各有千秋,但实际战斗中,仙道诡异莫测的仙术往往能一招制敌。”

李渊理解似地点了点头。

顾盛将最后一点糊糊喝干舔静,安慰地拍了拍李渊肩膀,然后起身道,“当然,也不要对武道太过灰心,毕竟近战情况中,武道优势还是很大的。好了,我要去巡逻了,休息的帐篷就是那边的第三个,那边门口的傻大个就是咱们帐篷的。”

说着,顾盛冲着傻大个挥舞着手臂,“潘傻子,这边也是咱们帐篷的。”

潘勇听到声音,也挥了挥手,并走了过来。

顾盛离开巡逻去了,潘勇则坐到了李渊身边,一副憨憨的模样,“我叫潘勇,潘勇的潘,潘勇的勇。这名字是俺娘给俺起的。你叫什么名字。”

“李渊。”说着,李渊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地上。

潘勇傻傻地看着,分不清究竟是否认得,只是在最后“哦”了一声,之后就一直坐在李渊身边。

起初,李渊还有些不适,以为他是有什么话要说,后来发现潘勇就只是坐在旁边发愣。

李渊便重新将精力放到了冲击脉门上。

夜风微凉,远处的兵刃在夜光中闪烁着寒光,天空中繁星满布,军旗于风中铮铮作响。

少年坐在马厩旁,腹中伤病门的位置,一汩汩的“气”流,冲刷着门前的阻隔,“气”流冲刷中,阻隔逐渐地变弱,最终轰然碎裂,“气”流淌进了伤病门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