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魏老头(1 / 2)

江总旗离开后不久,顾盛凑上前,拍了拍李渊的肩膀,安慰着,“仙武各有千秋,不能修习仙道,还有着武道可以。兄弟,不用灰心。”

随后,顾盛也回到工作的位置,同其他几人一起熏制腊肉。

李渊则有些困惑地感受着体内循环流通的“气”。这种奇异的感觉,在江总旗引导自身的“气”流经李渊全身后,就开始出现。起先,还只是微弱的涓涓细流,但很快,就已经出具规模,甚至隐隐有着超越江总旗的“气”的规模。

“这就是“气”吗?不知道如此修习仙道会是什么效果。”李渊脑海中忍不住地畅享起曾经看过的仙侠小说,那御剑飞升、仙术渺渺的场景,于脑海中闪过。

些许失落划过心间,但李渊很快地调整好心绪,“哪怕只有武道这一条路,我也要走到极致。”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在将肚子填饱后,李渊根据顾盛的指引,找到了往后工作的马厩。那里一位佝偻的老人,正为军马准备着草料。

在注意到来人后,老人回头望了过来。

“魏老头,江总旗让我给你带个人。”顾盛说着。

老人回过身,审视地打量了李渊一眼,随后继续沉默地工作着。对于来人,则没有任何表示。

顾盛凑近到李渊身边,悄悄耳语道,“这魏老头古怪得很,平时也一直都是这副样子,习惯就好。”

在顾盛走后,李渊走到魏老头身边,帮着其将草料,分摊给了每一匹军马,然后又将马厩内的粪便逐一清理干净。

做完这些,李渊擦着额头的汗珠,站在马厩旁歇息,一旁的魏老头则沉默地缩在一角,一口又一口地抽着旱烟。

趁着歇息的间歇,李渊从怀中拿出那卷竹简,解开系着的绳子,摊开后拿着看到。

“开脉,人体共有一十二脉门。其中,分为内五脉,肝阳、肾阴、肺火、胃水、观心;外七脉,往生、向死、寒天、苦地、伤病、杜却、景修。开脉需以体内先天气机为引导,引动真气,将十二处脉门一一打开。也可借由外力,利用丹药、珍草、或是他人真气,冲开脉门。”

李渊将开脉方法看完,收好竹简后,随即开始尝试着感应体内的“气”。并试图改变引导“气”的流通方向。

这一过程,李渊做了很久。起先,他原本以为这会是很简单的事情,毕竟体内的“气”已经那么清晰,只是稍加引导,应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但谁曾想,正是那原本以为很轻松的事情,实施中却出现了问题。

在李渊尝试着引导的过程中,李渊发现,“气”的引导就好像拽着一根易断的棉丝,稍一用力,引导就会断裂。但如果力度不够,却又会没有效果。

几次的失败尝试,让李渊的脑袋开始有些镇痛。

李渊轻扶着额头,正要继续尝试引导,一旁的魏老头却站起身,走到马厩内,抱起一捆草料,分给几匹还没有吃饱的军马。

李渊见状,赶忙上前帮忙,抱起一捆草料正要投喂,却被魏老头叫住。

“这几匹不饿,给那几匹还没有吃饱的家伙。”魏老头指了指远处的几匹。

顺着魏老头的指示,李渊将草料分摊给了远处的几匹。

投喂完,魏老头已经坐回了墙角,继续抽着自己的旱烟。李渊则走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尝试引导。

时间一点点过去,昏黄的夜幕逐渐垂落,夜空内星星点点的辰星点缀着,晚间的凉风徐徐吹动。

又一次失败的李渊因头疼停止了引导,他伸手轻揉着太阳穴。脑海中,思索总结着先前留下来的经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李渊已经能掌握部分规律,引导一段距离。

夜幕间,一旁角落中的魏老头站起身,从马厩内拿出一柄铲子,李渊以为是还有什么工作,便起身走了过去。

魏老头却走到马厩外的一处水洼旁,用铲子在水洼旁犁出一条浅沟。

水沿着浅沟,一路流淌下来。

做完这些,魏老头便重新拿着铲子回到马厩,重新在老地方坐下来继续抽着旱烟。

李渊望着地上的小水沟,又看了眼沉默地抽着旱烟的魏老头,心里只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转身准备回去继续尝试引导,脑海中却忽然闪过灵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