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怀素(2 / 2)

李怀素日夜兼程,一路上竟无灾无劫,不日便回返乡里。

当他行到村口之时,尚还有些茫然,虽然他十分小心,但这一路上还是顺利的太过分了。

不过等见到牌坊上的黄粱村三个大字,他便彻底放下心来。

只是李怀素近乡情怯,明明已到了村口,却不敢再往前走,直杵在那张望。

却见村口有五六名青壮巡逻,而村内耄老却忧心见于面。

那黄粱村的里正瞥见村口立一俊朗少年,正四处打量,他暗暗召集众人,抄起锄具齿耙,缓缓围于少年身旁。

那里正名叫张铁牛,名字虽憨,里子却精细的紧。他笑着向李怀素作礼,言道此处地僻,向来无人到访,又夸道面前人英俊倜傥,观之少年英杰,却是不知到此何干?

李怀素少小离家,如今既见桑梓,却道乡音无改,正自暗暗神伤。

忽见前面涌来大片人手,领头的中年汉子正是当年那老里正之子。

于是他也笑着回礼道:“阿牛叔确是认不得我哩?”

那张铁牛笑容依旧,小心问道:“在下乡野农夫,莫说国都首府,所行最远之地不过八十里外的小城大余,却是不知曾在何处得见君子?”

李怀素说道:“我确是十二年前离家的李大郎!”

里正张铁牛闻言一愣,说道:“原是你小子,向年你随仙人驾云东去,如今想来已有十载,可有学得一身本事?”

李怀素笑道:“微薄道行,不足挂齿。”

“曾闻仙人餐风饮露,疏忽年岁,怎的还有回返之日……”张铁牛喃喃自语道,随后话音一转,问道:“如今你回来可是寻你父母?”

“正是。”李怀素朝天拱了拱手,继续言道:“贤师念我离家一十二载,无以侍奉家中二老,特命我前来父子相聚、母子团圆。”

想来今日真是热闹,不仅回了个游子,又来个恶客。

张铁牛尚未回话,却见远处又来一物,正是那日日上门催账的恶魈。

李怀素见面前之人笑容渐消,又察觉背后响起物体起落的声响,这时他听得张铁牛喃喃说道:“这泼魔怎的这时到来。”

李怀素闻言转身,定睛看向里正所言那妖魔,却见到一只独脚怪猿正兀自往村子蹦将而来。

“此是何物?”

张铁牛眼珠轱辘一转,计上心头,对李怀素说道:“你今日方回,却是不知。”

“今秋却是个难得丰收的日子,适逢我们晒完稻米,正入仓储藏之时,来了一泼魔,却要我们五成食粮。”

“我们自然不肯,莫不想他竟日日上门讨要。”

李怀素六岁上山,苦修十二载,今次下山,本是少年至真心性。

如今在乡里见此不平之事,怎能不行侠义之举?

他正要出手,又想起一事,问道身边村民:“他可曾害过你们性命?”

旁边有人回道:“这倒不曾。”

李怀素闻言点头以示了然,他拔出佩剑,挥手一剑斩向那妖魔。

那妖魔惨呼一声,原地留下一个肉块,消失的无影无踪。

张铁牛见此圆目大睁,问道:“那妖魔可是死了!”

“小惩大诫。”李怀素收剑入鞘:“它既不曾害你们性命,我也不便害它性命。”

张铁牛恨恨道:“非我族类,其心必恶!如此妖魔,杀了便是了,怎还让他逃了性命。倘若他明日再来,报此一剑之仇,那可如何是好!”

李怀素听得里正言语之凶恶,心中微有不快,只道他明日再来,定以剑教之。

李怀素心中不愉,不愿在此多待,向众人一拱手,只道思家心切:“既已到了家门,怎能迟迟不进屋拜见家中二老。”

随后他拜别众人,径直往记忆中的茅屋走去。

李怀素行到屋前,轻叩柴扉,听得里面有人回应,遂问道:“李家大郎可在?”

“我家大郎已然成仙哩!”但听屋内有一妇人声音由远至近:“我儿离家已有一十二载,如今安能在此,屋外何人?寻他何事?”

那妇人打开柴门,李怀素见老母两鬓已霜,而面容依稀当年模样。

李怀素只觉鼻头一酸,径直跪倒在地,俯首泣道:“我便是李家大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