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出发31(2 / 2)

蒯缑微微点头,紧随白玉楼离去。

大雪初霁,清道夫工作数日只来得及清理出一条雪道通往岸江府,由于距离很长,清理所需的工作量因之增大,故而雪道很窄,不通马车。

天高云阔,雪原坦荡,寥无人迹。一行五人纵马驰骋,一路南下,载笑载歌,本应潇洒恣意,蒯缑骑乘在在马背上只觉有些晕眩,颠簸之感倒反而是其次。随着马速加快,奔驰起来,他只觉天云震荡,山峦颠倒,脾胃中有波涛翻涌,似乎有什么东西要涌出口腔。“能……能不能慢点!”蒯缑喊了一嗓子,他只能看见前方有四个小黑点,却有些遥不可及。

似乎是听到了蒯缑的呼唤,有一道黑影放缓了速度,越来越清晰,直至看清对方正是白玉楼。眼看这如小鸡仔一般瘦弱的白脸小书生宛若破麻袋一般趴挂在马背上,白玉楼哂笑一阵,一把将他提起,放到了自己的马背上。“真是个小废物,怎地连马都不会骑?若是早知如此老子决计不会提出要带你入京!”将蒯缑扶好了,这才骂骂咧咧地拍马赶上。

“宣儿,你再忍耐些时日。过了这前三日,进入岸江府便能换乘马车了。”仇沁眉眼带笑,慈爱地看向蒯缑,宽慰道。马背上的女将军除了干练英武,还多了一丝摄人心魄的高贵与清冷,但此刻却是如雪莲绽放,沁人心脾,果真是人如其名。

“不必担心,缑已好受许多了。如此下去也不成长久之计,若二人共乘太久,马匹先受不了。不如便将缑打晕了绑在马,这样反倒要好些。”蒯缑的额头在阳光下有些发亮,却是因紧张而渗出的汗水。这狼狈模样令尤青笑出声来。

眼见白玉楼竟果真露出思索之色,仇沁赶紧唤了一声,柳眉一挑,薄怒道:“元尚将军!”白玉楼看向仇沁,大笑起来:“依我所看,蒯小子所言也未尝不可。他能提出此法,倒是懂得事急从权,心思颇为活络。仅凭这份急智,足够在我北军当一参谋,哈哈哈哈!”说罢,大笑拍马飞奔向前,马蹄飞踏,扬起一阵雪霰。

说者不知是否有意,听者却是有心。仇沁盯着挂在白玉楼身后摇晃不已的蒯缑,思索着此事的现实性。

仇沁本对蒯缑印象不佳,毕竟她久处军旅之中,对于这种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病秧子无甚好感。再加之蒯菅当日亮剑便是有回护此子的意图在内,因而颇为不喜。

这一态度发生改变则是在杨谏安一行人来访的当晚。当日蒯菅已经过急救,送回杨府休养,仇沁在城中又无职位,在仇寅、杨谏安等人忙成一团之际她却是无事可做,便来到偏院看望儿子。一进门却发现这小家伙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连她进门都浑然不觉。儿子不喜书卷,她向来便知晓。从前在军中数次想让阿青学经,却始终颇有些抗拒,再者军中有学识者不多,有能力教导阿青者均任要职,此事便搁置下来。如今儿子却主动翻开典籍阅读,却是不知事出为何。当她接过书本翻看,才发觉此书极为不凡,其中所记诸如“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之言,不仅阐述了如何修身习礼,更是隐含着国家兴衰的治世之道。仇沁少年时也曾习经卷,除了兵法之外,还有治国之策、修身之道等。如今得见此书,竟也受益匪浅。惊异不定下一番询问下才知道此书竟是蒯缑所赠。也是因此,仇沁对这瘦弱少年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观,却也抱着试图了解的态度,耐心观察着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