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范府之约(1 / 2)

几日后,范兴辙遣人来请施晴师徒过府相聚。

马车在一个暗红色的大门前停下,小厮回头隔着车帷对里边说道:

“施郎中,薛郎中,我们到了。”

便跳下车拿出车凳摆好。

薛竫头戴淡蓝色纶巾,穿蓝白色交襟贮麻窄袖长衫,腰间系了一条蓝色的腰带,外面套着一件天蓝色的褙子,踩着车凳款款而下。

施晴则一如既往的青白色交襟贮麻窄袖长衫,套着一件镶着黑色边的藏蓝色褙子。他的衣服都是这样的。在薛竫和小厮左右搀扶下,慢慢地下了车。

范兴辙早已在门外等着了。

穿着便服,深蓝色锈有祥云暗纹杭罗圆领长袍,腰间系着同色腰带。头发已经花白,毕竟也已经67岁了,再过三年就退休了。

他17岁时开始跟着施老学医,跟在施老身边五年后,离开了施老独自去汴梁闯荡。

后来通过试选法参加了医官的考试,通过后进入医官院当了一名大夫,经过这多年不断地努力,终于在知天命之年当上了院副使。

看到施老从车上下来,范兴辙赶紧迎上去,从小厮手里接过施老的手臂:

“师父,慢点。”

“范师兄好。”薛竫向范兴辙轻轻地鞠了一礼,说道。

“小师弟有礼了。”范兴辙点头回礼道。便引着他们往大门里走。

这也是一个三进门的院落。

这是薛竫第一次来,之前都是范兴辙亲自去街上找他们的。

在他们到汴梁,在街上摆摊的第三天,范兴辙便听人说街上有一对新来的郎中师徒,在马行街上摆摊,号“无疾谷谷主”,专治顽疾。

他便寻思着过来看看,看是不是师父真的来了还是有人打着他师父的名号招摇撞骗。

离开师父这么多年了,也就见过几次,次数一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不过平时也有书信往来,他遇到什么难题都会写信向施老请教,施老也会尽其所能的帮助解决,特别是遇到一些他搞不定的顽疾,总能在施老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把施老当成了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尊敬,爱戴。

施老一辈子都是在独自行医的路上,到全国各地去给老百姓们诊病治病,年轻时还好,现在年纪大了,身边没个相互照应的人,他这个做徒弟的很是担心。

他也曾邀请施老到汴梁,住他家里,由他照顾师父终老,但是施老拒绝了。

所以当他在施老的信中得知施老收小师弟的事,他高兴极了:师父有人陪了。

但他得知小师弟才四岁时,又担心了,这么小的孩子,跟他孙子差不多大,还得需要人照顾呢。

于是提出让他来养育小师弟,让小师弟跟着自己孙子一直生活学习,承诺绝不会亏待小师弟,施老还是拒绝了。

在小师弟慢慢长大之后,从施老信中得知这小师弟年纪虽小,却是个懂事靠谱的孩子,便也放下心来了。心中更是对这小师弟充满了好感。

施老拒绝让范兴辙养育薛竫,并不是担心他对薛竫不好,是因为薛竫是个已经被开封府记录在册的贱籍的官奴,是整个社会身份最低的人群,而范兴辙是在天子脚下做官,人忙事多,即使有心也不可能照顾得面面俱到。

再者在天子眼皮底下,金蝉脱壳风险也是极大的。

还是由自己亲自养育更好,先假死,再去开府封衙注销户口,远离朝堂,到小城,买个良籍还是不难的。入了良籍,便是自由身,可行医,可科考入仕,由自己选择。

施老是这么为薛竫筹谋的。

他们边聊边走,这会已经过了二门,到正厅了。

范兴辙让施老坐正位,自己跟薛竫坐两旁,刚坐定,就听到门外传来吧嗒吧嗒的跑步声。

“翁翁”

“翁翁”

随着声音的到来,是两个半大的孩子。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男孩看起来十二三岁左右,穿着湛蓝色暗纹杭罗圆袍,白白净净的脸庞上分布着精致的五官,看着年纪跟薛竫差不多,但是身材却比薛竫壮实不少。

女孩八九岁左右,圆润的鹅蛋脸,淡淡的眉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着。嫩绿色的衣服随着她的动作摆动,像一只飞舞着的蝴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