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382节(1 / 2)

  就连小乔和军子他们也带和老婆一起来了,这么多人欢聚一堂,倒也非常热闹,这样的气氛让宋援朝也很高兴,大家一起过了一个完美的大年夜,等到十二点的时候,秦正国还特意搬来了早就准备好的焰火放了起来,漂亮的焰火腾空而起,引来众人一片赞叹。

  年初三,宋援朝先行返回内地,由于司特那边两个事业部的成立和饮用水项目的进行,宋援朝手上的工作非常忙,只能暂时告别妻儿朋友,不过等过些日子,林燕即将临产的时候,宋援朝肯定要提前回来陪伴。

  回到内地宋援朝没有返回金陵,而是去了沪海。

  到沪海后他第一时间去探望了张家阿娘,给她老人家和张建国夫妻拜个年。然后又分头去看了师傅和周校长,陪着两位长辈喝了一顿酒,聊了聊平常的家事。

  初五这日,宋援朝去了沪海工厂那边。

  沪海工厂包括分公司驻地从开始建立宋援朝就是把它当成未来的总部进行规划的,现在沪海工厂是华东地区仅此于金陵总厂的规模,而且在两个事业部成立后,宋援朝直接把原来的沪海工厂一分为二。

  除去原本的厂区外,在市西南方向又设置了一个新的厂区,新厂区主要以生产方便面为主,是未来主要的方便面生产基地。

  至于老厂区就是饮料灌装厂了,随着现在饮料的销售不断提升,原本的产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趁此机会直接扩大生产是司特早就决定的方向,再加上两个事业部的成立之后,饮料和方便面产品的生产分离也是必然的。

  今天宋援朝去的就是刚刚落成的方便面工厂,工厂位于西南,离饮料工厂并不算远,占地面积是现在饮料厂的一倍还多,这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的再次扩产预留。

  到达厂区,沪海这边的厂长已经早在门口等着了,见到宋援朝的车来急忙迎了上去,跟在他身后的还有副厂长和办公室主任几个厂里的管理人员。

  宋援朝本人而言是不太喜欢这种繁文琐节的,尤其是像国企那种上下级的关系,在他看来这种表面文章根本就没什么实际的作用,但人就是那么奇怪,如果厂长不在门口迎接自己,说不定宋援朝心里会有什么想法,见到他们在宋援朝反而有那么一丝满足感,哪怕他自己心里也知道这只是面子工程罢了。

  下了车,和众人握了握手,宋援朝没有按照厂里的安排直接去办公室或会议室,而是问旁人要了一件白大褂穿上,再戴上帽子去了车间现场。

  边走边看,这边的工厂从完成到投产时间不长,昨天是年后的第一天上班,宋援朝从原料储存开始看起,按照程序一步步往下看,参观的时候很是仔细,还询问了不少专业性的问题,亏得陪同的厂长早就做好了准备,在现场应答如流,让宋援朝还算满意。

  一个上午宋援朝把整个厂区前前后后看了一遍,又一起去食堂用了午餐,吃完午餐后这才去了会议室。

  在方便面厂呆了一天,上午看厂子的情况,下午是开会。

  宋援朝在会议上指出了一些目前厂里的一些不足,要求工厂尽快落实整改和完善,同时也重申了集团公司建立两个事业部的长期规划,未来方便面市场会越来越大,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沪海工厂这边是重中之重。

  这几年国内的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除去最早沪海生产的方便面外,在其他几个城市也陆续有类似的产品出现。而且因为司特的方便面改良和全新的配方和包装,也促使了这个产品比原本历史上发展的更快。

  这是一件好事,可同样也给司特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虽然司特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但在快速消费品方面,许多情况下是不进则退的。

  大浪淘沙,司特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也不能马虎大意,一旦轻视了对手和市场,那么给企业和产品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是极有可能的。

  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是一个强大的企业,可就算这样在微软内部依旧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我们离破产只有18个月”。

  当然,这个所谓的18个月只是一个虚数,但从这句话能够看出一个企业的生存能力并非永远一帆风顺,一个疏忽,或者一个决策性的错误,往往给企业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宋援朝前世是搞电信的,作为一个电信人他更明白这点,因为他亲身经历过作为手机龙头老大巨无霸的诺基亚从辉煌到落幕的那段日子,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让全世界目瞪口呆,就连他们本身都无法想象会有这样的结果,同时也印证了微软的这句话的正确性。

  方便面产品虽然不是高科技产品,可在商业上的道理也是相同。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前世的二零年代,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内方便面市场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许多产品独领风骚三五年,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从市场突然消失,从而成为了一些人记忆中的画面。

  宋援朝可不想自己的产品也是如此,所以他在司特对于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这次从香江回来不仅要看沪海这边的情况,接下来他还得去姑苏那边一趟,因为水饮料厂就设在姑苏,未来这可是司特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傍晚时分,从方便面厂离开,宋援朝坐上了自己的车。

  他今天没有开车,车子是从沪海分公司调的,有些疲倦的宋援朝坐在后座微微揉着眉心。

  一整天下来,尤其是视察厂区和开会,这是很耗费精力的,哪怕现在的宋援朝年富力强也是如此。

  下班的时间,通往市区方向的路有些堵,离家还有两公里左右,前面更是堵的不行。

  坐在车里,宋援朝朝窗外看了片刻,突然让司机前面靠边。

  “董事长,还没到呢。”

  “没事,你就前面靠边吧,离的不远了,我下去走走……”宋援朝和颜悦色说道,见司机有些迟疑他又笑道:“我是董事长听我的,再说堵成这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还不如我走路快呢。你等会直接掉头回家吧,辛苦你了。”

  “好的董事长。”司机这才答应,打着方向灯在一旁靠边,宋援朝从车里出来关上车门,冲司机挥了挥走,随即双手插袋慢悠悠地沿着道路走去。

  刚过完年,天还是黑的早,六点不到外面已经全黑了,路灯亮起,马路上不少骑着自行车下班的人流浩浩荡荡地往家方向赶,公交车挤的和沙丁鱼罐头似的满满当当,一切就和记忆中的没什么两样。

  看着这副画面,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

  后世的时候,宋援朝虽然年纪大但也会刷视频什么的,有时候会刷到一些八九十年代的街景视频,对于这种视频他非常感兴趣,也许因为是年龄的缘故,年纪大的人都喜欢回忆吧。

  而现在,宋援朝心里有了一个想法,应该把这些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东西永远保存下来,他琢磨了下,让罗阳的公司立个项目,用纪录片的方式把沪海、燕京、金陵、津门甚至其他城市的画面制作成纪录片倒也不错。

第738章 面馆偶遇

  想到这,宋援朝不由得为自己这个主意点了个赞。

  对于罗阳向影视业进军的想法他还是支持的,不过要打开局面从目前来看有些难,如果用纪录片的方式倒是一个契机。

  宋援朝记得八九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时期,对于国内的这种纪录片很少,除去一些业余爱好者拍摄的街景外,也就是国外的一些专业纪录片制片人来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了。

  说起来也有些惭愧,要在后世寻找优秀的具有时代感的当时纪录片,国人的一个都拿不出去,反而得去看外国人拍摄的内容。而今天宋援朝突然想到了这点,或者能通过罗阳来改变这个情况。

  漫步在街道上,宋援朝走的不急不缓,用旁观者的目光看着面前流转的画面。

  向前过了两条马路,宋援朝朝右边的小巷转去,这边的车流要少了许多,也显得更安静了些。

  即将要到家的时候,宋援朝突然想起家里现在就一个人,回家还得自己做饭呢。

  停下脚步,宋援朝思索了下,这个时候去张家阿娘家吃饭倒也可以,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去,因为没提前打招呼,以他对张家阿娘的了解自己去了阿娘肯定会特意给他再弄两个好菜什么的。

  这样反而麻烦老人家了,一年年过去,张家阿娘身体虽然不错,可毕竟年龄也渐渐大了,所以宋援朝觉得还是自己外面找个地方凑合凑合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