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293节(1 / 2)

  看着俞师傅的笑容,宋援朝心里无比感慨,这就是最淳朴的中国人啊!像俞师傅这样的人不少,他们辛劳了一辈子,也帮人了一辈子,虽然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日子过的磕磕绊绊,可心里却一直带着对美好的期待和乐观。

  摊子收完,俞师傅邀请他们去家里坐。

  宋援朝他们帮着俞师傅和俞师母把东西拉到家却没进去做客,说今天太晚了,他们这次也只是路过,等下次有机会一定来家里做客。

  看着宋援朝他们还带着行李,俞师傅就没坚持,送宋援朝他们离开,等宋援朝他们走出老远,回头一看还见俞师傅站在巷口朝着他们挥手呢。

  第二天一早,俞师傅和俞师母就和往常一样出摊,拉着家伙什到了摊位,开始张罗起来。

  刚张罗了一半,俞师母惊讶地喊了一声,闻声俞师傅连忙问怎么了?只见俞师母从装着锅碗瓢盆的框子底下居然摸出了一个厚厚的信封。

  “这哪来的?”俞师傅问。

  “不知道呀,藏下面呢,我拿东西给摸出来的。”

  “打开瞧瞧里面装的啥。”

  俞师母打开信封一看顿时吓了一跳,里面装的是厚厚两叠钞票,足足有2000元。而且除了钞票外还有好几十斤全国粮票,另外还有一张手写的纸条。

  看过纸条俞师傅和俞师母才明白这些钱和粮票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昨天宋援朝他们偷偷塞进去的。

  纸条写着这些钱和粮票是为了感谢当年俞师傅的帮助,虽然这对于俞师傅对他们的帮助远远不够,可由于来的急又没做什么准备,所以只能先用这种方式表达谢意。

  此外,纸条上还写了一行字,是给俞师傅的建议。小县城毕竟太小了,在这里干个体也不是长久的事,宋援朝建议俞师傅去长安摆摊,如果能盘个店面就更好了。

  俞师傅有把好手艺,长安是大城市,到了那边一定会比老家好许多,另外他们从小劳那边得知俞师傅家人要全国粮票,所以也留了些粮票给他们,希望能帮到俞师傅一家。

  看完了纸条,俞师傅和俞师母面面相觑,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等回过神,俞师傅连忙帮信封往口袋里一塞,就急急跑了出去。可出去半个小时后他又回来了,冲着俞师母摇摇头,说去的晚了,招待所那边告诉他宋援朝他们几个清晨就退房离开了。

  “那怎么办?这个钱可不能拿啊!拿了这些钱算什么事儿?”俞师母焦虑地说道。

  俞师傅也是这样的想法,当初他不过就是举手之劳,好心帮了宋援朝他们一把。这样的事但凡有能力的都会做,何况是俞师傅这样的人呢。

  可现在宋援朝他们居然给了这么多钱还有这么多全国粮票,这实在是让俞师傅俞师母惊愕不已,如果拿了这些钱算什么?当初的出手相助可不是为了今天的回报,俞师傅心里很是不安。

  可是现在宋援朝他们都走了,也没留下联系方式,这些东西要还给人家也找不到人还,这又让俞师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两人不由得商量了起来,可商量了半天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暂时先把钱和粮票给收了起来。

  当天晚上,俞师傅和俞师母一夜没睡好,看着这笔巨款不知道怎么处理,同时宋援朝在纸条里写着的让俞师傅去长安开个店的建议又给了俞师傅极大的诱惑力。

  俞师傅当然知道长安是大城市,人口和消费力远不是他们这个小县城能比的,而且凭着自己的手艺如果能在长安开个店一定生意不错。

  只是之前限于条件根本不可能走这一步,长安盘个店面再加其他的开销没个好几百干不了,俞师傅的摊位一个月下来也就勉强赚个几十而已,一年不吃不喝也弄不下来这个店。

  可现在有了宋援朝他们留下来的这笔钱,俞师傅不仅能在长安轻而易举盘下一家店,还能把一家子都接过去安置。一想到这,哪怕是平日里对钱不怎么上心的俞师傅都不由得动了心,他点着烟一支支地抽,一夜都没怎么睡,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俞师傅终于做出了决定。

第578章 请柬

  宋援朝他们下乡的地方在下面的公社,离着县城还有好几十里地。

  可就这几十里地看着不太远,但要过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公社下面不通公交车,要去公社最方便的是先在县城的汽车站坐车去镇里,然后再从镇搭车前往公社。

  这所谓的搭车当然不是什么好车子,拖拉机、牛车这些,前者还得碰运气,就算是牛车也得看有没有,要不就直接在镇里租辆牛车专门跑一趟,费用可不低。

  宋援朝他们运气不错,赶到镇里打听了下,恰好有辆拖拉机要去公社那边。秦正国和开拖拉机的年轻人聊了聊,给了对方三元钱再加两支烟,就这样宋援朝他们四个就坐着拖拉机突突突地朝着公社而去。

  中午时分到了公社,开拖拉机的年轻人明天回镇里,和他说好了明天再跟着跑一次,年轻人一口答应下来,跑两次只是顺带的事就赚六元钱,这么好的事可不常见,他那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从公社去大队还有点路,这条路当年宋援朝他们不少走,走在这条路上,四周的景色依旧和自己记忆中的没多少区别,空气中淡淡的那种牛粪味勾起了他们的回忆,仿佛此时此刻回到了当年。

  说是大队,其实就是知青点。

  当初的大队是根据知青的安排来设立的,几年前知青回城后,这些知青点就渐渐荒废了,因为没了知青也就没再必要设立什么大队了,所以现在所谓的大队早就撤销了。

  一个多小时候后,宋援朝他们来到了当年的知青点,远运就看见了他们当初住的房子。

  许多年过去了,那幢房子居然还在,这让宋援朝他们欣喜不已。原本以为这么多年房子早就没了,可谁想除了知青点已没了人烟外,房子依旧保持完好。

  宋援朝他们住的房子是东西两头的,东边是林燕和应彩霞的屋,宋援朝和秦正国住在西边,中间有一堵矮墙隔开,分成两个小院。

  到了跟前,林燕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拉着应彩霞快步朝着当年她们住的那屋走去。

  推开虚掩的院门,两人进了院子,院子满是尘土,却依旧保持完整,就连离开时的水缸和木桶什么的也都在,只是时间长了已经坏了。

  房门是锁着的,应彩霞推了一下没能推开,这才想起自己的离开的时候特意锁了门。

  想到这不由得哑然失笑,当初走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还锁门离开,似乎还要回来似的。

  也许在内心中,应彩霞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家,这样做仅仅只是潜意识罢了。

  “我来吧。”秦正国说道,在院子里左右找找,找出了一根撬棒,伸进锁着的挂锁上用力一撬,随着清脆的一声响,挂锁被撬开了。

  一推房门,吱呀一声响,门开了。

  屋里的光线有些昏暗,却不妨碍看清里面。

  走进屋,林燕和应彩霞看着陈列简单的屋子,眼中满是泪水,就是这么一间小屋,普普通通甚至说得上寒酸的屋子,她们当年一呆就是好多年,在这里留下了多少回忆,又有多少心酸的往事啊!

  宋援朝给秦正国使了个眼色,秦正国会意点点头,两人暂时离开了这屋,去了他们之前住的西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