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6节(1 / 2)

  “我不问你就不说了?你这个经理干的不称职呀,你应该随时随地给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让每一个客户都多了解自己的产品,这也是一种推销方式,而且是应该灌输在作为销售人员骨子里的东西呀。”

  孙耀良一愣,对于这点他倒没有想过,应安妮的话让他若有所思,认真考虑了下后点了点头:“你说的很对,在这方面我的确是忽略了,不仅是我个人,包括整个销售公司的同志们也是,看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呀。”

  孙耀良的这句话让应安妮有些惊讶,她刚才只是开个玩笑罢了,虽然在销售角度上应安妮的这句话并没有说错,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的确要随时随地把角色代入到工作中去。

  但是理论是理论,实际却又是实际,在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人是极少数,而且作为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和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应安妮来看,生活和工作是要区分开来的,有些看似有道理的东西其实没必要真的去做。

  可孙耀良的反应却让应安妮看到了他身上又一个闪光点,他在商业和销售上的敏锐和警觉让人意外,而且孙耀良直接就把应安妮的话联系到了工作方面,并考虑起对销售人员管理和素质管理上。

  对于孙耀良,应安妮可以说是刮目相看,忍不住赞叹了他一句,并说她现在算知道了为什么孙耀良如此年轻,却又能直接管理这么一家销售公司的原因了。

  应安妮的表扬让孙耀良很不好意思,他笑笑后摇头,告诉应安妮自己根本不算什么,和宋援朝相比自己还差得远呢。

  “你是说宋大哥?怎么?他很厉害么?”应安妮好奇地问,这几天她虽然和宋援朝有接触,可因为每天都在金陵各处跑,陪同她的是孙耀良,而宋援朝也正位了江大海和古常军的事在做着安排,所以他们见面往往只是在晚上,相互的交谈大多也只限于普通的交流。

  “当然,我这点本事算什么?根本就不能和他比。”说起宋援朝,孙耀良的话就多了,当即告诉应安妮,宋援朝是南都总厂的副厂长,是一分厂的总负责人也是销售公司上级部门的领导。

  从级别上来说,宋援朝是孙耀良当仁不让的顶头上司,而且孙耀良之所以能在销售公司担任经理也是宋援朝的缘故,如果没有宋援朝重用他别说这个经理了,说不定孙耀良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干着打杂的实习工作呢。

  至于其他的就更不说了,销售公司的成立就是宋援朝的主意,而且在宋援朝来南都之前,一分厂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整个厂子效益极差,管理混乱,职工人心涣散,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可宋援朝一来就改变了一分厂的面貌,用强硬的手段和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使得一分厂从深陷泥潭的处境迅速发展起来,现在一分厂的效益可以说是在南都系统内部最好的也不为过,而且宋援朝接下来还有产品方面的大计划,如果计划成功那么未来一分厂的前途不可限量。

  总而言之一句话,宋援朝才是真正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他孙耀良只是一个执行者,相比宋援朝,他孙耀良还差的远呢。

  孙耀良的话让应安妮很是吃惊,她没想到宋援朝和孙耀良居然还有这么一层关系,她之前只是知道孙耀良和宋援朝是大学同学而已,至于其他的并不清楚。

  可是,同样是京师大学出来的,为什么宋援朝一出来就有这么高的职位?而孙耀良却不一样呢?难道宋援朝的家庭背景不同?关于国内的情况应安妮来之前也了解过一些,虽然只是了解的不多,也很片面,但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当然不是,其实三哥自己是不想来南都的,可不来不行。”对于这个问题孙耀良必须要帮宋援朝解释,免得应安妮误会宋援朝。

  他当即就从当年刚进大学时候开始说起,说到了另一个同学罗阳和他在大栅栏做服装买卖的事。

  这一说就是好久,随着孙耀良的讲述,应安妮听得聚精会神,在孙耀良的口中她完全改变了对宋援朝最初的印象,一直以来应安妮只是以为宋援朝是自己堂姐应彩霞的知青战友,又是她堂姐夫秦正国的好朋友。

  宋援朝年轻,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但这些都不是吸引应安妮的地方,不过宋援朝一直以来的彬彬有礼和儒雅从一开始就让应安妮很有好感,但她怎么都没想到认识了这么多天的宋援朝居然还是一个经营奇才,一个她闻所未闻的商界天才。

  虽然孙耀良仅仅只是说了部分,对于一些敏感的事没讲出来,可仅凭孙耀良讲述的这些就让应安妮对宋援朝这人起了浓厚兴趣,同时也不由得赞叹宋援朝的才能。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么宋援朝的确不需要什么关系和背景,更不需要在一家国有企业当个副厂长什么的。

  在应安妮看来,宋援朝有这样的学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商业上的眼光和判断,这样的人才不应该在这种企业工作,完全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一时间应安妮不由得沉思起来……

第471章 询问

  宋援朝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七点过了,今天的晚饭没在孙婆婆家吃,他提前几天就和孙婆婆打过招呼了,说这几天有些事要忙,所以如果他六点不回来就不用给他留饭了。

  这几天里,宋援朝私下和古常军推荐给他的几个人见了面,虽然人不多,职位也不算高,不过这些个人都在总厂的要害部门工作,其中还有人担任中层的职务。

  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财务科的副科长,就连宋援朝也不知道这位副科长居然会是古常军的人,他一直以为这个副科长是江大海的人,因为从表面来看他平时和江大海走的很近。

  此外,供销科也有两个老人是古常军的,虽然他们没有担任具体职务,也不是许伟这样的副科长,但在供销科他们两人却是老资格了,别说许伟这个副科长了,就连科长碰到他们也是客客气气的,居然也会是古常军的人。

  不得不说古常军在南都藏得很深,除了劳资科外,几乎所有部门或多或少都有古常军的人在。

  他们这些人别看许多职务不高,可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各部门的老资格,这些老资格平时不显眼,但往往领导要做任何事必须依赖他们,部门科室的具体工作离不开他们,地位不低。

  宋援朝在南都基础薄弱,这是他除了年龄外的又一个短板。而现在,古常军递过来的橄榄枝恰好弥补了他这个短板,古常军所推荐的这几个人从工作能力和人品各方面来看都很不错,看得出来古常军这些年在人事经营上布了不少闲子,现在全便宜了宋援朝了。

  到了家,宋援朝显得有些疲惫,这种疲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疲惫。

  这几天他一直在和这些人接触,相互交谈、沟通和了解。

  虽然古常军把这些人推荐给他,他们也愿意见一见宋援朝,可是人心是不同的,这些人在以前能跟着古常军不代表会继续跟着宋援朝,虽然宋援朝在一分厂的成绩有目共睹,可毕竟宋援朝太过于年轻,再加上平日工作中也没和宋援朝打过交道,相互不怎么了解,想要这些人对宋援朝服气,和当初支持古常军一样支持和配合宋援朝还得看宋援朝的能耐和给出的条件。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注重的方面也各不同,所以宋援朝不仅要逐一了解对方,同时也要想办法让对方认可自己。

  这就得靠宋援朝自己了,古常军是帮不了忙的。亏得宋援朝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接触后通过寻常的聊天很快就摸清楚了对方的脾气、性格和想法后逐一对症下药,用了些方式和手段才让他们初步对自己认可,并且同意在后面的工作中进行配合。

  虽然结果还算不错,可宋援朝也清楚这只不过是开始,一旦后面自己没有做到相应的承诺话,那么对方会有什么想法谁都预料不到。

  人心这个东西是最难猜测的,也是最难琢磨的。同样,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宋援朝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他很清楚这点。

  也许有些人自以为聪明,当了领导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亲近的人故意弄个所谓的“考验”以确定对方的“忠诚”,可是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可取,因为这世界上最不能考验的就是人心。

  无论考验是否成功,只要这么干了产生裂痕是无法避免的,一旦这种裂痕产生,那么一切都回不到最初的时候了,而这个裂痕也会随着之后下意识的猜忌和不确定越来越大,从而最终反目成仇。

  夫妻是这样,朋友是这样,上下级也是这样。

  宋援朝很清楚这个道理,他从来不去考验人心,只是做自己的判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他的准则。不过如果确定对方有背叛的证据,那么宋援朝也会果断地采取策略。

  到家先洗了把澡,换了身干净的衣服,身上的疲倦消退了许多。

  说到洗澡,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么方便,通常在家洗澡只能自己烧水洗,夏天还好些,冬天可吃不消,所以大家冬天洗澡都去的澡堂子,很少在家洗。

  宋援朝是南方人,前世早就养成了每天都要洗澡的习惯,所以对于洗澡的问题很是看重。

  在燕京还好,因为学校和家里都有澡堂很方便,回来后沪海就更不用说了,可来到金陵后宋援朝除了在南都总厂洗澡外,应宅并没这个条件,所以他特意给秦正国打电话,让他帮忙从香江买了一个电热水器运过来找人安装,总算解决了在家洗澡的问题。

  原本这个玩意孙耀良不以为然,觉得为了洗澡去买这么个贵玩意有些不值得。可这一次应安妮来了倒是派上了许多用处,这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女孩子一天不洗澡就全身难受,亏得按了这个玩意。

  洗完澡,宋援朝暂时也没睡意,他漫步来到后花园,找了个石凳子坐下。点上一支烟,听着耳边隐隐约约传来的虫鸣声,夏末的天气已没有了前些日子的炎热,晚上的微风带着丝凉爽,让人感觉非常舒适。

  抽着烟想着事,片刻后轻轻的脚步声从后面传来,宋援朝下意识转身望去,一眼见到应安妮的身影从台阶那边走了过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