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233节(1 / 2)

  对于应安妮的决定宋援朝自然不会反对,同时告诉她这几天可以让孙耀良陪着应安妮在金陵各处看看,顺便替她处理一些事。

  孙耀良是销售公司经理,原本就是搞供销出身的,和人打交道是他的特长,而且来金陵的时间也不短了,对于金陵各处也很了解,由他陪同再好不过。

  对于宋援朝的这个建议应安妮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下来,只是说了一句就怕影响到孙耀良的正常工作。这时候孙耀良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乱说话,直接拍着胸脯告诉应安妮绝对不会影响他的正常工作,本来平时他就要经常出去看市场,现在陪着应安妮正好两全其美。

  就这样,宋援朝帮着她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同时也给了孙耀良一个绝好的机会。不过后续他们两个怎么发展,发展到那一步孙耀良是否能称心如意,这宋援朝就无能为力了,得看孙耀良自己努力了。

  当天晚上应安妮就住在了应家老宅原本应彩霞的房间里,房间的东西一应俱全,平日里也打扫的干干净净,住在老宅中,应安妮睡的很好,用她的话来说躺在那张老床上,感受着老宅的气息让她有一种从所未有的安宁。

  第二天,应安妮就把原本订好的宾馆给退了,在孙耀良的帮助下把她放在宾馆的行礼全拿了回来。

  不去说孙耀良和应安妮的事,宋援朝第二天刚到厂还没开始工作就接到了总厂那边打来的电话,电话是古常军打来的,在电话里古常军先是和宋援朝寒暄了几句,接着闲聊了起来。

  古常军讲话颇有艺术性,他的话仿佛都是普通的闲聊,但话里话外似乎又有提点宋援朝的意思,宋援朝心知肚明表示感谢,又闲聊了几句后就挂上了电话,坐在椅子里静静思索着究竟是什么情况。

  把一分厂的各方面情况在脑后里过了一下,再联系现在市场的变化,宋援朝心里虽然有了些想法,却不能确定。

  不过他并没有太过担忧,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些事该来的总是会来,既然古常军提前打电话提醒自己,那么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来事了。

  果然不出所料,当天下午宋援朝就接到厂办打来的电话,说书记江大海要宋援朝去总厂一趟有事商谈。

  宋援朝挂上电话后和下面交代了声,开着自己的两用车就去了总厂,到了总厂后径直来到江大海的办公室敲开了门。

  “宋副厂长,来的够快呀。”推门而入,江大海见宋援朝来了笑眯眯地站起身。

  “领导有召我这个当下属的能不赶紧来嘛?”宋援朝故意开了个玩笑。

  “哈哈哈!”江大海伸手冲着宋援朝点了点,一副很是高兴的样子,两人从表面看仿佛关系很好,更是多年的老朋友一般。

  亲切握了握手,江大海给宋援朝倒了杯水,随后在沙发一左一右坐下。

  “一分厂那边的情况怎么样?听说近来你忙得很?把一分厂搞的不错?”坐下,各自点上一支烟,江大海抽着烟笑眯眯地问。

  “这不都是领导的支持下工作么?要没您的指导一分厂也不会有现在起色,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宋援朝微笑着如此回答。

  “哈哈哈,支持是肯定的,不过你小宋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日子一分厂的改变上上下下都看在眼里,不少同志对你的评价颇高啊!”

  宋援朝笑笑没有接这个话,继续和江大海打着太极拳,同时琢磨江大海找自己究竟是什么事,又和之前古常军的电话提醒有没有关系。

  两人不咸不淡聊了几句,见宋援朝滑不留手,说话滴水不漏,江大海不由得有些沉不住气了,心里暗骂了一句“小狐狸”,拿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江大海的眼珠子转了转,这才说起了正事。

第465章 伸手

  江大海对于宋援朝在一分厂的工作成绩先做出了肯定,并赞扬了宋援朝在一分厂的工作卓有成效。

  短短的时间里,宋援朝就把当初亏损的一分厂扭亏为盈,而且还改变了整个一分厂的面貌风气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好话说完,接下来就是些不怎么样的话了。

  宋援朝早就等着江大海究竟会说什么了,果然不出所料,江大海接下来就提到了一分厂在有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方面是总厂的疏忽,同样也有宋援朝因为年轻,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的。

  这些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厂子里的奖金制度。

  一分厂的奖金制度完全脱离了南都原本的奖金制度范围,由于宋援朝在一分厂搞的那套“绩效考核”,导致如今一分厂的职工奖金节节上升,引起了总厂职工的不少非议。

  虽然一分厂现在是由宋援朝全面负责,总厂这边当初也承诺给予宋援朝在一分厂的管理权限,可这都是建立在正常和不影响到总厂的情况下,现在总厂有不少职工干部都在反应这个事,他江大海作为总厂一把手总不能面对群众的反应熟视无睹吧?

  宋援朝点头表示明白,他也没问江大海这个关于反应情况的人究竟有那些,又是什么人之类的话,因为他知道这种问题问也是白问,江大海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100个理由来解释。

  “还有一分厂现在成立的那家三产公司,这家公司叫什么来着?”江大海见宋援朝只是点头没说什么,想了想继续道。

  “南都食品厂销售公司。”

  “对对,就是这个名字!”江大海仿佛记起来了,很是严肃道:“这家销售公司成立后下面的群众反应也很大啊!我这些天可是听到不少人在说你的闲话了,说你宋援朝在一分厂一手遮天另搞一套,要拉山头什么的,这种话我是不信的,你宋副厂长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年轻!有能力!有冲劲!不过这些风言风语别人说多了,对你个人难免有些影响。”

  “大海书记,具体是那些话?”宋援朝恰到好处地问了一句,他知道自己就算不这么问江大海也会解释两句,不过刚才宋援朝没搭理他前面的话题,现在再装着不知道就说不过去了,这不是摆明着不给领导面子么?

  “呵呵,可多了去了,反正什么都有。”江大海笑了笑,伸手把烟灰在一旁弹了弹:“先说对外吧,你们一分厂现在搞的什么直供销售模式对不对?这个模式对目前市场的冲击很大,我前几天去局里开会,有几个老朋友还特意和我提了这个事,因为一分厂这个新的销售模式导致他们的产品销量锐减,而且据说泉林厂和优民厂也在学着你搞起了这个模式,直接扰乱了整个市场。”

  见宋援朝没有搭话,江大海继续道:“当然了,你刚去一分厂,主要的任务是把一分厂搞起来,怎么搞起来呢?不就是扭转之前的亏损局面么?所以你用这种销售模式入手从个人来讲我还是认可的,想法出发点是好的嘛,年轻人在工作中只考虑结果却没考虑到细节这也不怪你……”

  “不过我们在工作中也是要注重团结,注重大局,这点不能疏忽。尤其是兄弟单位的关系要注意,有些做法不可取。”

  “另外,销售公司的成立对我们南都供销系统也是一个问题,一个单位两套供销系统,下面的同志们意见很大,觉得一分厂搞这个销售公司等于完全跳开了我们内部供销系统,这样的做法不能不让人有想法呀……”

  宋援朝听了心中冷笑,江大海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完全都是废话。

  就说什么大局,什么兄弟单位之类,如果真把这些话当真了就是傻瓜了。

  当年一分厂亏损的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也没见这些兄弟单位伸出援手嘛?他们那时候为什么不发扬一下风格?来主动帮帮一分厂?

  至于总厂供销科的意见也是如此,一分厂之前的供销问题非常严重,当时总厂供销科也没把销售状况极差的一分厂供销任务给主动接过去呀,而是袖手旁观彷如不知的架势在一旁看好戏。

  现在一分厂情况好转了,这些怪话怎么就冒出来了呢?双重标准还用的真是熟练,这个帽子扣起来丝毫不带犹豫的。

  不过这些话宋援朝不方便直说,更不适合直接反驳。因为他知道江大海找自己说的这些只是理由,这些问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如果江大海真为一分厂和宋援朝着想的话作为一把手的他完全可以对这种情况熟视无睹,直接压下去。

  可偏偏如今拿这些出来说,宋援朝如果猜的没错的话江大海就是另有目的的,那么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当即宋援朝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在江大海面前做了自我批评,表示自己年轻,考虑问题的确不如老同志全面,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现在经江大海的提醒后醒悟了过来,多亏大海书记的提醒,才让自己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问题来了,如今的情况下怎么改变呢?

  宋援朝也直言不讳,坦率地和江大海说如果改变销售模式对于一分厂的目前刚刚好转的情况是有极大不利的,一旦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那么刚刚恢复过来的一分厂弄不好又会销售滑坡,之前的这些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