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129节(1 / 2)

  走进厂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药味,这让宋援朝眉头微皱。

  “这味道闻不惯吧?我第一天来也是,不过呆久了就习惯了。呵呵,中药厂么,这也是没办法的,话说回来这味虽然不好闻,可因为是中药对人体倒没什么害处,而且在这个环境里呆多了反而有好处,告诉你个秘密,我们全厂上下职工每年得感冒生病的人寥寥无几,很大程度都是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原因。”

  林宇航笑呵呵地解释了一句,宋援朝听了哑然失笑,不过这话细想起来的确也有几分道理。

  先去了林宇航的办公室,原本林宇航要给宋援朝倒茶让座的,却被宋援朝给谢绝了。

  他今天来是看八厂的真实情况不是过来做客,既然来了就不必客套了,反正也不是外人。

  宋援朝直接提出要在厂子里转转好好看看,对此林宇航也早就用准备,当即让人给宋援朝拿了一件白大褂和一顶白帽子,两人在办公室穿好白大褂再戴上帽子,林宇航亲自陪同,厂办主任带路,三人出了办公楼朝着车间那边走去。

  八厂一共有三个车间,这三个车间分别生产中成药、药膏和药剂产品,由于目前产品销售原因,林宇航已经调整了现在车间的生产计划,所以现在车间的生产任务并不重,仅仅维持最低生产。

  车间的设备都是些老家伙,有些还是建厂前八厂前身的老药房留下来的。此外,许多工艺流程依旧靠着人工操作,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一来八厂这些年根本就没添置什么新设备,之前计划经济时效益好的时候利润全部上缴了,留给厂子里的本就不多。

  二来,是传统的观念所至,艰苦朴素精神在当年非常看重,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样的观念被许多人所接受,同样也是当初厂领导所提倡的。

  三来,中药和西药本质上的不同,西药的生产设备基本类似于化工,便与现代化生产。

  而中药却不一样,许多工艺和环节是西药使用的设备无法共用的,如果要上设备的话就必须定制,这种定制的设备价格高昂操作繁琐,当初有条件的时候,习惯于目前生产流程的八厂在权和利弊之下还是放弃了设备更新,而到现在随着八厂的走下坡路,厂子里早就没了更换设备的资金条件。

  对于生产工艺什么,宋援朝是十窍通了九窍,剩下的只有一窍不通。

  他在林宇航和厂办主任、车间主任的陪同下看了看三个车间的情况,并没有特别注意生产流程和工艺情况,只是着重于生产环境和其他。

  从这些来看,林宇航在担任厂长后做的不错,虽然车间开工不足,但许多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一些原料、成品也摆放的整整齐齐,职工的精神面貌也算不错。

  走马观花看完了车间,林宇航亲自带着宋援朝去了仓库那边,当仓库大门打开的时候,宋援朝被仓库内堆放的产品之多吓了一跳。

  “怎么这么多库存?”虽然昨天林宇航提过一句有一百多万的库存积压,但是当这些产品呈现在宋援朝面前的时候,宋援朝才感觉到林宇航口中说的这一百多万库存究竟是多大的数字。

  八厂的仓库不小,粗约莫着有三千多平米,仓库的设计和格局自然不能和后世的“物流仓库”相比,实际容量也要逊色许多。

  可就算这样,三千多平米的仓库内堆得满满当当,一个个仓板上摆放着一箱接着一箱的成品,这些成品都是三个车间所生产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这些产品摆在这真是愁死我了,你也知道药这东西是有保质期的,仓库里的一大半已经存放半年以上了,如果再这么放下去到时候过了保质期就一文不值。”面对现实,林宇航也没隐瞒,直截了当地说道。

  这时候,厂办主任已经让他先回去了,仓库里也就宋援朝和林宇航两个人。

  “这些产品的保质期是多久?”宋援朝看看四周皱眉问。

  “大多是两年,也有三年的,最长的是五年。”林宇航指着几个产品介绍道。

  微微点头,两年保质期,不少都已经存放了半年以上了,也就是剩余的保质期时间快到一半了。如果这些产品继续堆着卖不出去,再过半年必然会和林宇航说的那样一文不值。

  过了保质期的药谁会用?谁又敢用?这个道理很简单。

第264章 宋老师

  一堆堆货物排放的整整齐齐,宋援朝边看边走,一旁林宇航为宋援朝介绍着这些产品的品名和药效。

  虽然林宇航不是搞制药出身,来八厂的时间也短,可他在这方面还是下了大功夫的,短短时间里对于实际情况还是做到了了如指掌。

  八厂不是一厂、二厂这些大厂,连三厂、四厂这些厂都不如,再加上八厂的前身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药房,没有什么底蕴,自然也没有什么拳头产品。

  目前,八厂生产的中成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银翘解毒片,另一种是止咳丸。至于药剂也是两类,一类是感冒冲剂,另一类是保和颗粒也叫消食片。

  这些都是极为普通的产品,其中也就银翘解毒片和感冒冲剂稍好些,这两种药都是用来治疗感冒的,使用比较频繁。

  至于止咳丸,说句不好听的就和以前天桥卖的大力丸没什么区别,功效聊胜于无。保和颗粒就更不用说了,以目前老百姓的家庭条件哪里有太多钱大吃大喝的?出去走走,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材“苗条”,后世随处可见的胖子简直凤毛麟角,平时吃顿肉都是奢侈,保和颗粒这种玩意根本就用不着。

  除去这四种外,更多是药膏了。

  这些药膏基本都是枇杷膏、止咳糖浆之类,也属于常用的中成药类别。可相比一厂二厂这些大厂,八厂的这些牌子不响亮,产品普通,功效虽然差不多,但人们在选择的时候很少会第一选择使用八厂的产品。

  一百多万的库存中80%都是药膏,一来药膏的体积大,二来药膏的保质期稍长些,需求群体也多些,再加上原来厂子的生产计划中药膏所占比例更多,所以就导致了目前这个情况。

  宋援朝在征得林宇航的同意下拆了一箱枇杷膏,取出里面的产品细看了起来。

  八厂生产的枇杷膏和其他厂子生产的没什么两样,用一个小玻璃瓶装着,褐色的玻璃瓶大约拳头大小,瓶口蜡封,正面贴着枇杷膏三个大字,下面是生产厂家名字地址这些,拿在手里平平无奇。

  “这一瓶多少钱?”宋援朝问。

  林宇航回答:“出厂价一瓶1.57元,零售价加0.23元。”

  算了下,也就是零售价格1.80元一瓶,这个价格说高也高说不高也不高,虽然现在物价低,可毕竟枇杷膏用的是枇杷作为原料,枇杷作为季节性水果原料的价格摆在那边,而且现在的中药厂产品都是货真价实的,用料实在。

  “止咳糖浆呢?”宋援朝手指着边上一仓板问。

  “止咳糖浆就便宜了,出厂价0.75元,零售价加0.16元。”

  宋援朝点点头,随后又问了问一厂二厂的同类产品价格,对此林宇航早就做了功课,当即做了回答。

  相比八厂的,一厂二厂的产品稍高些,不过高的也就是有限,枇杷膏贵五分,止咳糖浆贵二分,可就算价格稍贵,无论病人还是医生都愿意选择使用他们厂的而不是八厂的产品,谁让八厂的名气不响亮呢?

  再询问了下这些药膏库存情况,宋援朝心里有了底,继续在仓库装了一圈后就表示看完了,随后和林宇航一起回到他的厂长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林宇航给宋援朝泡了杯茶,两人坐下后迫不及待问:“怎么样援朝,看下来后有什么想法么?”

  “想法?呵呵。”宋援朝先把林宇航递来的烟接过,点起抽了口笑道:“想法自然是有的,不过在讨论这些之前,我能不能先见见你们供销科长?”

  “这没问题,我马上把他叫来。”林宇航也不问宋援朝见供销科长干嘛,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打给了供销科,片刻后一个年纪四十多岁,看起来有些精明的男子敲开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