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98节(1 / 2)

  笑容在林燕脸上微微绽放,可很快又变成了忧虑,她帮宋援朝整整身上的衬衣领:“你路上也要注意安全,有事千万不要逞强知道么?二哥出事了,我心里很不好受,我现在很担心大哥那边,如果你也……”

  不等她说完,宋援朝的手指就按在了林燕的唇上,微皱眉头道:“我说燕子,这话可不能瞎说呀。”

  “对对对,呸呸呸,你一定会一路平安的,还有大哥也是,回去后多带点衣服,听说那边日夜温差有点大,千万别贪图凉快感冒了,还有记得到了那边就打电话啊!”林燕恍然连忙呸呸呸三声,随后拉着宋援朝的手仔细叮嘱着。

  回到宿舍,找到程蒙山提前请了假,多的话不说,宋援朝随便找了个理由。

  请完假后宋援朝收拾了下在宿舍的随身物品,随后就去了自己的小四合院,等收拾完行李后他又特意给姚教授那边去了个电话,告诉姚教授自己有事要先离开燕京,至于后期经费什么的他早已安排好了,让姚教授按照计划继续对那套四合院进行修缮和恢复就行。

  处理完这些,宋援朝当天晚上就住在了四合院,等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一辆小车来到了四合院门口,这辆车是林道远的,开车的是林道远的司机,车上还坐着林道远的秘书。

  上了车,秘书就把一个信封递给宋援朝,信封里装着是开往春城的火车票和一张介绍信,宋援朝接过看了看也不说话,放进了口袋,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火车站,下车宋援朝和秘书握了握手说了声谢谢,提着行李向入口处走去。

  林道远给宋援朝买的是居然是软卧,找到车厢宋援朝提着行李走了进去,软卧车厢和普通硬卧不同,是一个单独的包厢,包厢里只有四个床铺,宋援朝进门时里面已经有两个人在了,这两人一位是年近六十的老同志,看穿着举止和派头一副老干部的模样,另外一个是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似乎是和这个老同志一起的。

  微微点头向对方打着招呼,宋援朝找到自己的铺位把行李放好,他的铺是下铺,是软卧包厢四张铺最好的位置之一。

  宋援朝进来,里面的两人就打量着宋援朝,毕竟宋援朝这么年轻坐软卧有些稀罕。

  虽然宋援朝不是第一次坐卧铺了,他来往沪海和燕京就是坐的卧铺,不过那是硬卧,硬卧普通人也可以坐,只不过需要点渠道才能买到,而软卧却不一样,一般来说只有长途出差的高级别大单位领导或者官员才有资格乘坐,而宋援朝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进了这个软卧包厢就有些引人注目了。

  因为去春城的原因和回沪海不同,宋援朝没有佩戴京师大学的校徽,打扮也是普普通通,一时间看不出具体的身份。

  “年轻人你去哪里?”老同志一口带着浓厚方言的普通话开口问道。

  “您好老人家,我去春城。”宋援朝微笑着回答道。

  “春城?这是回家还是出差呀?”老同志笑问。

  “算是出差吧。”宋援朝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算是?”老同志挑挑眉毛,由于有些年纪了,老同志的寿眉有些长,显得很是显眼。

  宋援朝一愣,马上就反应过来了,由于西南战事的原因,春城那边的情况和沿海地区不同,宋援朝刚才的回答有些让老同志不由得怀疑,看来这老同志的警惕性很高啊。

  笑了笑,宋援朝道:“我以前是知青,现在是京师大学的学生,这次暑假放假去春城探望一个战友。”

  解释了一句,宋援朝从口袋里取出自己的校徽和学生证给老同志看了看,看到这些老同志刚还警惕的目光变得缓和了起来,脸上也重新出现了笑容。

  “原来小宋还是京师大学的大学生?呵呵,大学生好啊,大学生可了不起!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了,现在大学已经开始放假了么?这时间似乎早了点吧?”

  不得不承认这老同志的政治敏感,宋援朝并不希望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让人知道,只能解释道:“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正常放假还有些日子,不过学校那边已经没事了,因为时间紧我提前向学校请了假,所以就提前出发。”

  说道这,见老同志理解地点点头,宋援朝反问道:“您老怎么称呼?您老和这位同志也是去春城的么?”

  “这是我们姜……”边上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老同志就接过话道:“是啊,我们也是去春城出差的,我姓姜,你叫我老姜就行了,这位是王同志,我们是一个单位的。”

  “姜老您好,王同志您好。”宋援朝微笑着向两位打着招呼,心里却若有所思。

第201章 姜老

  姜老和王同志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两人身上的官味很浓,要问宋援朝是怎么看出来的,当然是因为经验了。

  前世的时候宋援朝是电信部门的中层干部,平常接待上级领导和地方上的领导的工作没少干,再加上沪海的级别原本就高,见的大领导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经验。

  再加上姜老的穿着虽然看起来和普通老人差不多,可身上的那种久居人上的气质和举止却是很明显的。而那位王同志就更容易分辨了,从他陪同姜老身边熟练的端茶倒水的举动来看,这位王同志恐怕是姜老的秘书或者下属。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们所在的位置,这可是软卧包厢。

  如果没点身份哪里能搞到软卧包厢的车票?宋援朝虽然心里确定了对方官员的身份,却佯作不知,毕竟出门在外有些事能少打听就少打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的包厢四个床铺,但最终就只有他们三人,另外一个铺直到火车缓缓开出站台依旧没有人来。

  这也是正常的,软卧包厢通常不会客满,像宋援朝所在的包厢进了三个人已经算多了,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甚至一个人的也不是没有,毕竟这个时代软卧不是人人能坐的。

  宋援朝的铺位在靠窗的左边,靠窗的右边是姜老和王同志的铺位,原本宋援朝来的时候姜老和王同志都坐在靠窗的床铺这,等宋援朝一到原本坐在宋援朝床铺上的王同志主动让出了位置,转而坐到了姜老身边。

  整理了下行李,宋援朝拿着水杯去车厢连接处接了杯热水,回来后向姜老和王同志点点头,然后在自己的床铺坐下,拿出一本书看了起来。

  看了没一会儿,对面抽烟的姜老突然问了一句:“小宋,你在大学学的是政治?”

  宋援朝一愣,接着就明白过来姜老所指,他笑着放下手里的书道:“我读的是经济,不过经济学许多方面和政治不分家,所以这类书也是必修的。”

  姜老恍然大悟,怪不得他看宋援朝在看政治类书籍呢,原来如此。

  就着这个话题两人聊了起来,先是聊宋援朝在学校里的那些课程什么的,接着就渐渐说到了政治和经济的联系,随后又慢慢提起了目前改革开放。

  虽然改革开放早在前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但是真正实施却是从去年开始。尤其是去年国庆节之后,国家放开了个体经济的限制,使得整个市场从原来的一潭死水开始活了起来。

  现在,国内的经济已经开始启动,各行各业无不焕发新生。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更是如此,相比滞后的内陆地区,农场包产到户已经在许多地方落实,而沿海各大城市更是每天都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

  “这次来燕京和上回完全不同,燕京城里比以往热闹了许多,市面上的商品也比几年前更丰富了不少,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呀。”姜老不由得感慨道。

  “您说的没错,除了这些外燕京城里还出现了许多新鲜玩意。”王同志在一旁插了句话。

  原本这句话是附和,可姜老一听脸色有些沉了下来:“那些东西就不用说了,都是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糟粕。好好的裤子弄这么大的裤管,还有那些墨镜,花里胡哨的衬衣,对了!还有录音机,都放的是些什么靡靡之音!”

  对于姜老的这番评论宋援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姜老这人一看就是那种原则性很强的老同志,像他这样的老同志对于新鲜事物的排斥是很自然的。

  实际上同样如此,八十年代初,当喇叭裤、花衬衣、牛仔裤牛仔服还有麦克镜、四喇叭录音机大肆流行开始后,社会上对于这些由资本主义社会传来的糟粕批判的声音不少。

  这些东西在年轻人的眼里是新潮和流行的代名词,可在许多有传统观念的人眼里不仅是糟粕,更是毒害青年的垃圾。

  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碰撞,从而也带来了许多矛盾。由此而产生的激烈辩论和问题一直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八十年代后期这才因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成的思想上的变化慢慢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