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黄金年代_分节阅读_第97节(1 / 2)

  听完了姚教授的解释,宋援朝心里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十万,这笔钱对于普通人是天文数字,可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却完全承受得起,哪怕更多些也没问题。

  而且宋援朝心里很清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几年里整个国家就会在经济迅猛前进的快车道上飞驰,同时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也会不断提高,等到那个时候,所有的东西物价同样会飞速上涨。

  所以说,现在的十万元花费还是很值的,因为以后钱越来越不值钱,换到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要修缮这样一套面积不小的四合院,哪怕不是用姚教授的这种办法,而是普通修缮和装修的话,没有上千万甚至更多就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这点来讲,宋援朝依旧倾向于修缮和恢复这套四合院的原貌,如果能做到这点,别说十万了,哪怕十五万、二十万宋援朝都愿意掏这个钱。

  “什么?你还是坚持这么做?我没听错吧?”当宋援朝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后,姚教授很是惊讶,他疑惑地看看宋援朝,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先生,您没听错,钱不是问题,这些钱我愿意掏。我的目的只是想把这套院子恢复成原样,至于怎么弄我相信先生的专业性,就不知道先生是否可以帮这个忙,当然了,对于院子的重新设计和其他费用我会一应承担,还请先生告诉我一个数目。”宋援朝很是认真地说道。

  “小宋,你可真想好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啊!这笔钱如果放在银行里光是吃利息就能让你日子过得很好了。”姚教授怕宋援朝是一时冲动好心地再提醒了一句。

  宋援朝笑笑道:“您放心,这件事我来前就考虑好了,钱我有,如果您不放心经费稳定的话到时候我可以提前支付预付款,这样就不会让您白白帮忙……”

  不等宋援朝把话说完,姚教授就摆了摆手:“这种话就不必说了,我也不问钱的来历,只要这些钱来源是清白的就行。另外,如果你决定把这件事托付给我的话,设计费用什么的就不用提了,我这个老家伙在这个岁数上还能做这些实在事已经足够了,也算是互利。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专业的人院我可以帮你找,他们的施工工钱绝对不能少,此外材料什么的到时候你另算,这个钱也得提前准备好给人家,毕竟人家要靠这个赚钱养家。”

  “不不不,您能帮我忙我就很感激了,哪能让您白干呢,再说了,知识就是财富,您是老师,是长辈,当然比我这个学生晚辈更明白这个道理,应该给的酬劳绝对不能少,要不然我情愿不干这事。”心里感激之余,宋援朝果断拒绝了姚教授的好意,斩钉截铁道。

  “这……”姚教授迟疑了下,宋援朝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何况自己重新设计什么的的确是付出了辛劳,再加上后期的修缮和恢复,许多事都要自己亲自就跟监督,如果一点都不谈钱虽然自己不在意,可自己那些打下手的学生和助手呢?总不能让他们也白白辛苦吧。

  想了下,姚教授最终提出了个要求,那就是以宋援朝这套院子作为一个建筑系的实际课题,他会在这个项目上带助手和几个学生加入这个课题进行从重新设计到修缮和恢复的全面工作。

  期间,姚教授包括他的助手和学生不仅要主导这个课题,同时作为房主的宋援朝进行配合工作,此外再支付一定的劳务费用给他们,这样的话姚教授就答应接下这个工程。

  对于姚教授的建议宋援朝直接就表示赞同,可接下来双方对于劳务费用的多少却产生了分歧。主要原因是姚教授提出的劳务费用在宋援朝看来实在是太低了,一个月每个才三十元,这笔钱相比对方的付出根本不成比例。

  为此,宋援朝提出直接按一百元每月的劳务费用支付,可姚教授却觉得太高,两人争执了半天最终各让一步,把数额定在了四十五元每月。

  包括姚教授在内,初步定下来加上他的助手和三个学生,一共是五个人,也就是说如果按设计到修缮完成以一年期完成的话,总支出也不过才区区二千七百元而已。

  二千七百元,聘请一位京师大学建筑学教授和他的助手,再加上三个建筑系的高材生为自己设计和修缮四合院,在放在后世根本就不可能,如果是后世的话恐怕请对方吃顿饭花的钱就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额,至于其他费用更是贵得吓人。

  但在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矜持和清高还没有被金钱的铜臭所侵蚀,相比宋援朝心中的感慨,姚教授反而觉得这个数字比自己预计的高了些,对于他来说拿着私人的钱带学生干私活,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真的对这套四合院修缮动了心,再加上想利用这次机会带学生搞搞实践课题的话,姚教授根本就不会接下这个活。

  谈好了正事,宋援朝和姚教授继续喝着咖啡聊天,聊的内容大多都是四九城那些四合院的来历和旧闻。虽然宋援朝不是建筑系的学生,可听着姚教授随手拈来的讲解,宋援朝大叹今日不枉此行,在姚教授这学到了不少以前不懂的知识,并对燕京四合院的许多情况也有了了解。

  喝完咖啡,宋援朝起身告辞,离开之前和姚教授约好了去四合院实地测绘的日子,时间定在三天之后,到时候姚教授会带人和宋援朝直接在四合院那边碰头。

  等实地测绘完成,姚教授会用大概半个月的时间先出一个设计初稿给宋援朝确认,如果确认没问题的话那么就按照初稿再出正式设计稿,同时进行工程的费用核算等等。

  这些宋援朝都表示同意,既然把这件事拜托姚教授来处理,那么他就信得过姚教授的专业性和人品,有姚教授帮忙把关他还担心什么呢?

第199章 意外

  时间一晃就到了六月,六月是京师大学各年级学生期末考试的日子,也代表着宋援朝大学第一年生涯的即将结束。

  将近一个星期的考试结束后,宋援朝终于松了口气,虽然他对于学习不是太过看重,可如今大学考试相比后世还是很严格的,而且一旦挂课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考完试,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对这一年大学生涯的收尾了,等过了六月,迎来七月的时候,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即将开始,宋援朝也将由一年级的大学生成为二年级大学生。

  1980年京师大学暑假放假从七月十日开始,直至九月一日返校结束。虽然说是实际放假开始是七月十日,可实际上在七月一日刚过,一些住的远的同学就已经开始提前返回了,当然宋援朝用不了这么着急,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宋援朝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再加上四合院那边前几天在姚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开始进行修缮和恢复工作,宋援朝打算在燕京多留几天再回去。

  此外,这一次林燕会和宋援朝一起回沪海,在沪海呆上些日子后他们会继续南下,去羊城一趟。

  这是早就商量好的事,也得到了林道远和陈玉琴的同意。

  “援朝,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在林燕家里,林道远坐在沙发上抽着烟问,在他对面坐着的是宋援朝,林燕和母亲陈玉琴在厨房忙活着,依稀传来切菜的声音。

  “离正式放假还有些日子呢,主要看燕子那边的安排,她九月份就大四了,77级的放假要比我们晚几天,所以我们打算七月二十日左右再动身,先回沪海玩几天,月底再去羊城。”对于如何安排宋援朝早就有所考虑,当即如此回答道。

  微微点头,林道远想了想道:“你们到羊城后多呆些日子,我到时候估计也会去那边。”

  “您也去羊城?”宋援朝一愣,接着猛然想起了一件事,他试探地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林道远。

  林道远冲他点了点头说道:“成立鹏城特区基本定下来了,其实特区的设想和筹备在去年三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公布而已,八月会召开委员会,会上会宣布鹏城特区的正式成立,具体时间定在八月下旬,成立那天老首长会亲自过去,我陪同随行。”

  说到这,林道远看了眼宋援朝,意味深长道:“特区的成立是一件大事,国家成立特区也是对外经济的一个尝试,如果特区能搞好,通过成立特区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对于我们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你和燕子读的都是经济,常言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许多东西自己不亲自去看看,感受一下是体会不到的。”

  “我明白了,谢谢伯父,到时候我和燕子一定会好好看,好好听,好好学……”林道远把话说到这程度宋援朝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林道远是想借用这个机会让宋援朝和林燕去感受一下,同时开拓眼界。

  此外,特区成立还会有不少其他部门的领导来到现场,林道远让宋援朝和林燕一起去也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多接触接触没坏事,对于他们的未来来说是很有用处的。

  之前宋援朝和林燕聊过关于林燕马上要面对的毕业实习,宋援朝给林燕的建议是去对外贸易部,之后林燕私下询问过林道远的看法,对此林道远并没有表示反对。

  而现在,林道远安排宋援朝和林燕跟随自己一起参加特区的成立,其中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宋援朝心里当然清楚。

  翁婿两人在客厅聊着话,不一会儿随着厨房传来阵阵菜香和陈玉琴的招呼声,他们站起身来过去帮忙,把菜端上桌,摆上碗筷,大家坐下一起享用这桌虽然不算丰盛却温馨的午饭。

  刚吃了几口饭,客厅的电话突然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林道远下意识地回头向电话机那边望去,可还没等他起身陈玉琴就先站起走了过去。

  “这休息天大中午的还不消停,谁来的电话?”陈玉琴有些埋怨地说着,走向电话机直接拿起了电话。

  “喂,您那位?”拿起电话放到耳边,陈玉琴平淡地询问着。

  “对……是的……我就是陈玉琴,林道远?林道远同志是我的丈夫……对对……”不知道电话那头接下来说了些什么,猛然间陈玉琴脸色顿时就变了:“您……您说什么?麻烦您再说一遍……?”

  当电话那头再说了一句话后,陈玉琴脸上瞬间大变,整个人晃了一下,手中握着的电话脱手落到了地上。

  “玉琴……妈……伯母……!”

  宋援朝他们顿时大惊,宋援朝的动作最快直接一个箭步就冲过去扶住了陈玉琴,此时陈玉琴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脸色惨白,全身微微颤抖,眼中两行泪水情不自禁地落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