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牦牛道(2 / 2)

“我知道,但我们可以把大理作为一个中转的驿站。”

“这是什么意思?”

叶长风解释道:“大理前面是蒲甘、身毒,再往前走能到达吉慈尼和大食,通过他们,还能去往更远的地方。”

他看向两人,“我想开辟一条路,和这一带的商人做生意。”

他点着纸上的简略地图,“这些地方的生活物产没有大周丰富,却有不少我们没有的东西。”

“比如身毒盛产棉花,此物御寒极好,比如大食再往西的拂菻国,盛产黄金,一两黄金十两银。”

“我们用布匹、丝绸和他们交换,商人有钱赚,工人有活干,最主要的,咱们境内能流通的钱变多了。”

虽然大周朝用白银的居多,但金子也能充当货币。

“这……”

宋知北和张知县两人都有些愣,眸中难掩震惊,他们还真没想到叶长风是这个打算。

扩展贸易渠道这件事,早先在朝中也有人提过,不过皇帝觉得此事耗费时间和人力,不如想些其他的办法充实国库,一直没落实。

再后来,北边和西北的蛮夷屡屡犯境,此等形势越发不利于通商,渐渐地也没人再提了。

大周四面也就东部沿海还安全些,所以和外邦的贸易主要靠海运,譬如明州、福州的市舶场,打交道的也是高丽、日本等沿海小国。

这开辟陆路,还真没想过。

“那吉慈尼和大食,远在大周西边,受边境战事影响,和大周几乎没什么往来。老夫还是之前碰到过几个外邦人才有了解,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张知县既惊讶又好奇,忍不住开口问道。

他左思右想,那大理和蒲甘也就罢了,离得还算近,可大食和拂菻那么远的地方,长风是如何知道的,他不是连成都都没出去过吗?

宋知北也有些想不通,猜测道:“这也是那天书中所写吗?难道那天书不止记载了炼丹术,连地理风物都有涉猎?”

叶长风观两人神色,就知道他们心里纳闷,正琢磨着怎么找借口,宋知北话一出,他立马脸不红心不跳地应了下来。

“不错,天书中确实提过这些,不过”,为了增强可信度,他又补充了一句,“我会知道其实是因为之前见过。”

“见过?什么意思?”两人一听更好奇了。

叶长风面不改色地胡说,“我们家附近原先住了一个跑商的生意人,经常带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回来。”

“如他所说,咱们有许多未到达过的地方,有的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张大人你之前遇到的外邦人,说不准正是受这些跑商的影响,才过来的。”

“既然这种生意往来一直有,咱们不妨干脆开辟一条路出来,让大家都走得方便点。除了能多赚点钱,咱们也能对那些未知的国度更了解。”

“不错!”张知县摸了摸胡子,很是心动,“这商人现在在哪?可否让他给我们再说说?”

“哦,他赚了大钱,去京城买宅子了。”

“这…”张知县一噎,心里十分遗憾,可惜啊。

叶长风忽悠完张知县,一扭头,发现宋知北好好的却发起了呆。

“知北,你怎么了,想什么呢?”

张知县也纳闷地看了过来。

宋知北被两人喊回了神,顿时觉得自己想得有些远,笑了笑道,“也没什么,暂时不说这个。”

“对了长风,翻修牦牛道和拓展渠道一事,你打算何时开始?”

叶长风叹了口气:“不急,咱们那水泥还没出结果呢?”

“还有氮肥制造坊、修水利…等手边这些事都有苗头了,咱们再去找马帮问问吧…”

唉,救世的路不好走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