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牦牛道(1 / 2)

“龙泉铺?为何?”

“地理优势。”叶长风卖了个关子,没直说。

宋知北和张知县闻言对视,一时间都没想明白。

龙泉铺位于临溪河上游,蒲水县西北,盛产彩陶。

当地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好的耕地并不多,若说优势的话,和雅州靠得近倒是算一个。

雅州?宋知北的脑子里突然有了个猜测。

长风的打算莫非是——

“牦牛道?”

“难道你想弄茶马互市?”宋知北神情微愕。

“可以这么说。”叶长风点了点头,反正本质都是以物换物。

“茶马互市”的叫法是从前朝大梁沿袭下来的,但早在千年前,蜀郡的商人就开始用茶叶、布匹和边地的西山野川诸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

途径之路便被称为“牦牛道”。

雅州是牦牛道的起点,而龙泉铺正是成都来往雅州的必经要道。

张知县一想也明白了,但又有些纳闷,“那牦牛道不是荒废了吗?而且朝廷也不允许私自交易。”

叶长风思索后摆了摆手,“也不能说荒废,跑商的马帮还是会走的。”

茶马交易虽起源于西南边境,但自大周成立后,其重心便移到了西北。

主要原因是大周没有自己的养马场,而西南的马又没有北边的马善战。

所以,现在的茶马互市基本已经变成了朝廷从蜀地收购茶叶,然后再运往北部边州买马的情况。

以防出现市易乱象,朝廷还下令不准私自运茶到沿边地区,甚至连茶籽、茶苗都不行。

张知县琢磨了半天实在想不通,叶长风为何要这么做。

看他知道利弊还一脸淡定,张知县心里着实忧虑,语重心长道:“长风啊,我知道你的想法,但咱们现在就备马,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主要这事风险也大,私贩一旦被查出来,不死也要充军!”

“再说,这些马换回来它打不了仗啊!”

张知县表情真挚地看向他,“你要不再想想?”

叶长风听得一头雾水,“私贩?备马?打仗?我没这么想啊!”

张知县被他一说又懵了,眼睛瞪得老大,“你不是说走牦牛道,弄那什么茶马互市吗?”

宋知北也朝他看了过来。

知道两人误会了,叶长风赶紧解释,“不是不是,意思和那差不多,但我是想把牦牛道作为一个起点,多扩展一些贸易渠道。”

宋知北一听便知他又有新想法,忙问道:“你想怎么做?”

怕表达不清,叶长风干脆找了张纸边说边写。

“现在牦牛道的终点在邛部川,但我们到那后也可以不返程,继续往西。”

张知县想了想:“继续往西的话,过了会川府就是——”

“大理?”

宋知北皱眉:“你是想和大理来往贸易?可朝廷已经在边境设有榷场了。”

榷场贸易受到官方严格控制,而且官府有优先贸易权,他们参与进去,没什么优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