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风浪越大37(2 / 2)

而荀彧反对曹操称公,也是反对你称魏公,你在颍川叫宋公我们不反对你...你要是到时候违背高祖的白马之盟叫宋王了..我们或许也就三连一下....

象征性的反对一下做做态度和人设也就罢了。

所以我们站在正史的角度上去看,最终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袁曹内战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曹操会赢。

丕植夺嫡的时候,只有几个人觉得曹丕会赢。

袁曹内战前面解答过了,不再多讲了。

再看正史上(这一章跑大题了,但是曹丕在一定程度上是曹长安的缩影,甚至曹长安类似于另外一个剧本下的曹丕)的丕植夺嫡吧。

曹操喜欢谁?曹植。

曹操的首都在什么地方?邺城(远离了亲近曹丕的颍川)

曹操集团的军队支持谁?曹植,严格意义上说,是宗室更加亲近于和自己一头的储子。

曹操的外戚支持谁?丁仪都明显战队亮身份牌了,还是曹植。

曹操的执政班底支持谁?荀彧喜欢曹丕、所以荀彧没了...魏王国的相国华歆作为开国勋贵代表依旧是骑墙派...无所谓...

再往下颍川没了荀彧之后,荀攸后年没了。钟繇不站队、颍川第三家族的陈群支持曹丕、颍川的合作伙伴司马懿支持曹丕。但这哥俩在曹操时代并无啥权利。

所以XX联盟的作品里会告诉你,荀彧是死在了夺嫡之争,所以曹丕会这么爱司马懿和陈群两个人。

崔琰其实问题比较特殊,和荀彧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多少有点两头下注的意思,不提崔琰。

我们继续看曹丕身边的人。

曹真、夏侯尚...没了...

跟缔世这边太孙一模一样的...

曹长安:我好苦啊!

曹丕:抱抱!

曹长安:嘲笑曹丕,理解曹丕,成为曹丕...二叔祖,看明白了没有,缔世是给你洗白的@曹丕

所以我们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再去看问题,没有人觉得袁曹内战里面曹操会赢,也没有人觉得丕植夺嫡的对抗曹丕会赢。

而老杨家吧..作为汉末纲手属实也是没谁了。

逢赌必输...离谱的很。

所以之前就说,杨家人偏稳,不爱赌...赌不太赢。

杨家:鄙人不擅投资!

OK,我们从历史视角切回缔世视角。

说了这么半天,跑了一个大题,其实言下之意吧,也就是太孙这里也没比曹丕好太多...因为亲妈是士族的原因,导致宗室对他的态度更差...

而战队他这里的吧,其实也是烧冷灶,高风险高回报...

曹真是曹操养子,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这俩其实跟曹魏一代核心的关系都稍微远一点。

而根正苗红的夏侯霸、包括当年提出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丁冲的儿子丁仪,这是明显跟曹植的...人家不搭理你的,你上位以后又不会贯彻我们的利益。(支不支持你全看利益,和理想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所有站在曹家大尾巴狼一侧的,基本上也是烧冷灶居多。只不过文臣或者是新朝贵族,感情上更偏向于太孙一点。(其实是跟着宗室没得出路,半点分红都拿不到,到时候会变成乡党帝国)

无数的帝国问题,换谁上来,似乎都只能走一样的路。

破局?一个人单枪匹马改变时代的潮流,一个人魂穿过去变成了刘禅就能凭借个人能力改变国情、时代、矛盾?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上帝视角,是后世的人,我们肯定比先人更聪明。

可他们有他们的局限性,他们有自己的苦楚和迫不得已。

我们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一句话。

而他们的一个举动,一个行为,或许会让自己作法自毙,或许会让帝国分崩离析...他们是切实活过的人,一旦犯下大的过失和错误,身死族灭、帝国倾覆、种族受辱!

我们永远不知道史书上短短的一句话掩盖了多少真相。

我们不知道看上去很笨的一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视角高高在上的数落着曹丕的离谱行为,和那被人诟病的九品中正制,我们不明白曹魏陨落的真相,也不知道摸石头过河,曾经真正走过一遍伸手不见五指般黑暗前路的曹子桓有着怎么样的苦楚和心酸,有着怎么样的觉悟和豪赌。

曹长安幸福太多。

他会用近乎于一样的招数,面对一样的问题。照抄的曹丕的答卷,修正他的错误和过失...即便是知道了答案的人,走的亦不会轻松如意。

而少年储君的征途,将会伴随着武侯北伐而一并开场。

正亦如我们也不会知道,那个一辈子呕心沥血、只为还于旧都的大汉丞相在做出北伐决定的时候,下了多大的决心,顶住了多少的压力,我们不清楚孤勇地走上那条北伐之路的时候他怀着怎么样的信念和理想,把这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北伐变成了他人生的最终绝唱。

三国之所以璀璨而为人熟之。唯因亮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