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唯才是举(2 / 2)

不投机,家族就会没落。

而庶民吧,多半是单混,没有这么强大的家族。家族也没有这么强大的人际关系,自幼没书读,读书的成本太高。就算能凑齐读书的钱却也没有学堂,没有名师讲课。

就算是运气好跟着郑玄这种各地授课的大儒听了几次课,学了点东西,有着真才实学。

可汉末做官讲究一个真实,你啥能量都没有,孤身一人空有点小学问,我举荐你做什么?

你是一个普通人,杨翰是弘农杨氏未来的家主。

我举荐谁做官?

我教授谁读书?

我们豪门的姑娘和谁联姻?

时代的局限性在这个地方,没有半点的所谓“理想主义”。

这也是汉末庶族和士族的矛盾...

投胎到了汉末,杨翰这种高门大族那就是应有尽有,人上人。若是投胎去了普通人家里活命都难,饥荒、大疫、战乱....

曹魏和东吴还能好些,再怎么说人多一点。

遇上个天天打仗、抽丁、薅老百姓羊毛的老板,这庶民百姓的日子能过得下去才怪。

什么“一人之力改变历史”、“军师一人可定天下”、“我带着老百姓读书干士族”、“我在汉末开科举”

这些东西扯的不行....也极度的不现实。

更不能称之为“理想主义”,完全是“空想主义式胡扯”。

在曹魏继承刘汉之后,并没有打倒那群东汉的遗留士族们。

未曾进行资源再分配和社会金字塔重建,以至于帝国结构基本上变化不大,老头的帝国属于“家族企业”,太孙的理想是建立“半士族王朝”。

你都不用士族做官,你可不是穷吗?

你说你要坚守武帝的理想,那就咱们一起穷?一起过苦日子?

其实那倒是也不至于,你的宗室、外戚富得流油...

只是咱们国库和老百姓穷罢了...

你又不想拿士族做官。

你又不敢真一刀把这群人都砍了。

你说说你跟他们较什么劲?

咱们大魏现在危如累卵、风雨飘摇...你人还在尚且咱们艰难度日,你人没了北方帝国搞不好又要内战起来步袁氏兄弟后尘。

祖宗家业要败你手里了要...

死要面子活受罪,你就享受你的天伦之乐去吧...

就是不乐意把我捧起来,但凡把我捧起来,这些问题我都能给你掰扯的明明白白的。

你搞不定的,我带着人家喝顿酒,开一个怕踢就搞定了...

这事情吧。也和个人能力关系不大,还是能量上的巨大差距。

母族太强,从小跟士大夫长大,再加上还有华歆给自己的正统经学buff...我说话可比你这个老赖好使太多了....

一个个防我跟防贼一样。

就这大魏?就这一群天天搁着里内斗跟自己人耍心眼子的...哥走了...

哥看看这地道能挖什么地方去?

我得给自己留个后路。

这群没文化的穷亲戚可真是带不动。

心里嘲讽着沛国三姓的人绑一起都没自己读书读得多...太孙也是拉着自己护卫的小手,转头进入了珍宝阁,不得已只能为日后的事情做最坏的打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