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唯才是举(1 / 2)

“你说说这老爷子,他才读过几年书就被太爷爷薅着去战场上去了,他能懂个锤子的治国?武帝要唯才是举,这宗室一群王八蛋举荐的那都是啥奇葩东西?大字不识一个就丢上来做官来了?一堆有文化的人他放着不用,他老头是谁没文化就把谁捧起来,搁着里比谁更纯真哪?”

掐着腰,太孙领着妖妖来到了珍宝阁的门口,曹长安也觉得老爷子这些年干得不好,故而私底下损人家这么几句。

Big胆归big胆,大不敬归大不敬。

可太孙府中院这旮旯也没啥人了,也不能有人反手给自己一个举报。

这不利于团结的话吧,虽然刺耳的不行,可却句句都是事实。

老爷子曹昂才读过几年书?他年轻的时候接受的教育跟太孙比起来,完全是小屋见大屋,你最多就是跟几个丁家人里面读过书的学学文化,最多也就认识个字。连但当涉猎和吕蒙一个档次都达不到吧?

他太孙是什么档次的?他的老师都是啥级别的?

华歆是陈球的弟子。

杨彪是杨赐的儿子。

王朗是杨赐的徒弟。

武帝给我找的是何等牛批的“太傅团”,你自己觉得你能比我更懂吗?

就不提宗室那群土包子了,你老爷子弄个了广阳尹又是啥?随便寻了个庶民之家的人,看着靠谱老实,人也上进,爷爷给人家封成首都市长来了。

这事情吧,曹长安不爽的厉害,最近正在安排相邦和楚王爷两个人琢磨一下,把这么个人给换下去。

这事情吧,还分为三个原因。

第一,你老爷子上次封我弟弟平原侯,我不爽的很,我得让我的小弟(其实是靠山)相邦把你扶持的人揍下去一个,我心里不爽了。

第二,这广阳尹之前没这么一个官职,其实吧...对标的也就是“河南尹”。河南尹是河南郡的“市长”,故而广阳尹算是如今首都广阳的“市长”。倒是也合情合理,只不过这广阳尹权利太大,还是在家门口,得揍下去...看看能不能换自己人上来。

第三,汉末的选官用人吧,主要是以名声,也就是“风评”。其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吧,就是只用“世家大族”的人以及些许“寒门”。之前就多次讲过寒门的问题,这寒门还不是“庶民”。寒门祖上还是有荣光的,类似于邓艾、邓飏这些人到了大魏时代就是寒门子弟,可人家的祖上是跟着刘秀起家的云台二十八将里面的“邓禹”....

所以吧,不能乱自称寒门,不配...

老爷子这些年一直都在试探的调整汉朝的部分制度。

而太孙是亲近士大夫一头的储君,还想把自己包装成“士族领袖”的身份。眼见着老爷子拿上来一个庶民百姓做官...太孙只感觉自己脸都丢没了。

爷爷真是“现眼包”。

咱大魏是没人了吗?你随便整个老百姓当我们首都的市长?

您是不是唯才是举咱两说,问题是士大夫本来就鄙视咱们,你又把这些身份不高的人拔起来,你这不是落人家话把子吗?

太孙吧,从小跟着士族长大,接受的教育自然是士族的那一套。

可有的事情吧,不服不行,时代的枷锁在这个地方了。

但凡有人写书告诉你,我们在汉末玩科举,我们在汉末无压力教老百姓读书...这书吧,其实可以弃了。

真实情况的大汉王朝吧,老百姓是没办法读书的,那时还没私厨,且世家大族掌握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和人际关系。

简单以两个人举例,就能说明白汉末的读书、做官的情况。

以太孙的舅舅杨翰举例。

杨翰出身于弘农杨氏,汉末顶流士族,除了汝南袁氏之外,无人可望其项背。因为是家里的大宗,也就是主脉一支。

故而从小的职业规划也是明明白白的,从小读什么书,跟谁镀金,日后联姻谁,家族的挚友、门生谁去举荐你做官。

也就是说,除了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以外,杨翰的人生基本上是固定的,凭借着弘农杨氏在朝堂上的门生故吏和其联姻关系。杨翰可以随意去和杨家有关系的朋友这里读书镀金。一群人互相吹捧、赞扬对方。彼此的家族给对方造势(相当于商业互吹),一群人一起玩,抱团结党(联姻、师门、乡党),搞个什么称号出来。

五贤,八达,八龙....反正尽可能的夸就完事了...

朝廷在当地的官员知道了你的贤名(其实是了解你的家族在当地背景强大,一呼百应,为了更好的处理当地事宜不得已要卖你面子,举荐你做官,和你的家族合作)自然会举荐你做官。如此一来吧,确实有文化的这群人,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官职、名声、璀璨的人生。

等到汉末内卷严重的时候,谯县大家族的曹家也得按照这一套来。

曹操得求着许劭给自己弄个风评,也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嵩本人也要当“三公”,做大汉王朝的顶级文官,使得家族变成“士族”。

李典家族也安排李典读书学文化,在曹操入主兖州的时候跟曹操积极合作,战略投机,希望可以让家族更上一层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