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无可挽回的溃败62(2 / 2)

类似的部队北方各国其实都有。

比如后秦的陇西军,辽国的宫帐军,南魏王庭军中的虎师和野战部队中的鹰师。

只是这种部队的规模不可能大,在军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少。

原因非常简单,都入主中原了,怎么可能打仗玩儿命的活还全都自己干,那被征服的秦人干吗?在后方享福?

若不是两百年来北方从未统一,战事从未停息,这些已经成为主子的胡人老爷们肯定更希望在家享福,打仗的活全都让卑贱的秦人去干才好!

唐笠梦外那个世界历史上的满清坐稳了江山之后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八旗子弟在京城遛鸟,打仗的全是绿营兵。唐笠以前无聊的时候甚至自己瞎琢磨过,这“绿营”两字是怎么来的?和“绿帽子”是不是有点什么关系?

对阵的双方如果都是常规的秦胡混编军队,有来有往的时候并没什么问题,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情况。

可若是遇到现在这种一方逃一方追的情况瞬间就不同了。

追击的一方是顺风仗,军中的秦卒在没有太多风险的情况下也会士气高昂,因为他们也想要立些军功,从而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逃跑的一方就完全不一样了。占绝大多数的秦卒真要铁了心逃跑,人数不够多的胡兵根本拦不住。

因为平时好使的所有威慑、弹压手段在临阵的那一刻全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施展。就连拿秦卒家人性命要挟这个最大的杀手锏在那一刻都不例外!

逃与不逃都一样是死,可明显敌人更凶,数量也更多啊!要怎么选还用人教吗?

而且每个人都觉得只要自己跑得足够快,至少比其他同伴跑得快,就有希望活下来。而只要能活下来,一切就还有希望。

留下来死战?呵呵,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不但秦卒这么想,甚至很多胡兵都是这么想的!

生来就是高等人的他们也根本没有了祖先的悍不畏死。

这也是那些较晚进入中原的胡族,每每能够以绝对劣势兵力击败早先入主中原的胡族前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还有另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子,就是临战前将平时散在各军中的胡兵集中起来使用,李卫和李威兄弟就是这么做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倒不是说临时集中的胡兵战斗力就是比秦兵强,两者间的区别主要还是在战心上。

至少胡兵作为统治民族的一员,不会像秦卒那样有为奴隶主打仗的想法,他们对军队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到底还是要更强一些。

可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

明显是送死的断后阻击战中,集中起来的胡兵要做什么呢?

和秦卒一起断后?

集中之前都拦不住秦卒逃跑,不在身边那就更不可能了!

自己撤退让秦卒断后阻敌?

主子都逃了,哪会有一直被欺负的奴隶会留下来拼命的?说不定跑的比主子都快!

自己断后让秦卒先撤?

更可笑了!哪有主子为奴隶拼命的道理?脑子得进多少水才能提得出这么“天才”的主意?

因此,这根本就是个所有胡族都知道,却根本无解的致命缺陷!

这也是李威之所以是后秦年轻一代将领中翘楚的原因,能够通过种种手段让断后大军没有立即崩溃,还凝聚了大部分集中在一起的羌兵一定程度上作到了第三种选择。

而李威以性命为代价为大军争取到的一个多时辰时间,也给了南撤的后秦军主力最急需的喘息之机。

并州多山,即便是平原地带也多有土丘沟壑。只要有时间组织准备,借地利打一些小规模的阻击战和伏击战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临时执掌大军指挥权的赵桐就是这么做的。

继续南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护着昏迷的梁昌快速南下,他自己则和少数依旧敢战的将领断后。

可惜的是效果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原因是还有敢战之将,却没有足够的能战之兵了。

又向南逃了近二十里的后秦军已经彻底跑没了阵型,甚至连组织性都已经丢了大半,再想组织起规模足够的断后部队根本没有可能。

好在李威的拼死一击除了那一个多时辰以外,对己方南逃的大军还有另一个贡献。

北魏军担心再次遭到敌军的突然反击,适当放慢了追击的速度以保持相对严整的队形。这让实际上已经是在溃逃的后秦军被追上的时间又延后了一点。

可面对这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北魏军自然不会傻乎乎只顾保持追击阵型。追歼战之所以战果往往惊人,就是因为追杀的一方能用的法子很多,而逃跑的一方只要不是被逼急了根本不会出现有组织的誓死反击的。

这种状况直到梁昌醒来都没有改变。

得知李威等一众优秀年轻将领陆续战死的消息后,这位年近六十的老将再也受不了打击,醒来的当晚就病倒了。

强撑病体的梁昌以燃烧生命为代价一路强撑没有彻底倒下,可能做到的也仅仅是让大军没有彻底崩溃而已。

北魏军的拔延那环也是名将,追击节奏把控的很好,一路上忽快忽慢、打打停停,在保证己方不受到太大损失的情况,持续不断的快速给后秦军放血。

就这样一路打打停停,到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初九这一天,当南逃的后秦军前锋即将进入盘古军斥候的侦查范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彻头彻尾的溃兵了。

开始南撤时的六万大军,此时还能组织起来的仅仅剩下了五千多人,全部都是逃在最前面的有马羌兵。

所有秦卒全部溃散,毕竟都是步兵的他们肯定是跑不过骑马的羌兵老爷的。好在突厥骑兵并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顺手能砍就砍上一刀,四散而逃的绝对不会去追杀。因为突厥人的目标并不是这些注定是俘虏的秦卒,而是逃在最前面的那些羌人,那才是后秦军的中坚。

对突厥人来说,只要干掉了羌人,剩下的只有两条腿的秦人还不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根本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就在老帅梁昌强撑病体在做最后努力的时候,自己人却给了他最后的一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