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北方各军致命却无法解决的弱点63(1 / 2)

大军一开始撤退就不顾一切向南狂奔三个后秦军将领脱离大军再次逃跑了,顺便还带走了两千骑。这可是如今仅剩大军将近一半的战力!

对此,老帅梁昌没有悔恨,只有无尽的无奈。

因为那三人两个姓梁,还有一个的名字叫左零。

羌人和其他北方胡族一样,都是由很多部族组成的一个民族统称。占据关洛后各部族之间的关系虽然得到了很大加强,但各部族的独立性仍然相对较强。

原本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各种羌人中,实力最强的是参狼羌,也是如今后秦国的第一大族,其中的零氏一族就是后秦皇族。

早在大秦国还在的时候,羌人就是北方各胡族中秦化最深的,这从他们的姓氏中就可见一斑。

那时很多居住地靠近大秦的羌人部落就已经改了秦姓,当然这也和他们之前并没有统一的正经姓氏有很大关系。

比如钟羌和白马羌这两个居住地最靠近大秦的羌种很早就自改了李姓。

后来各部羌人乘着中原虚弱,联合起来东进占据了关洛之后,根本没有正经姓氏的西部诸羌也纷纷跟着自改成了秦人姓氏。

先零羌自称姓柳,烧当羌自称姓包,婼羌自称后姓,卑湳羌和卑禾羌则学着钟羌和白马羌也改成了李姓。

只有实力最强的参狼羌情况有所不同。原本居住地最靠西的他们人数不是最多的,战斗力却是最强,在东进占据关洛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羌人各部的核心。

正式立国后,绝大部分参狼羌随大流改成了梁姓,最核心也就是成为后秦皇族的那一支则坚持着祖先古老的传统。其实更多的目的也是有意和其各部族区别开来,以彰显自己的核心皇族地位。

比如此时后秦的国主就叫做滇零,其中滇是名,零才是姓。

不过世间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姓氏叫法就能改变的!立国之后,正式成为皇族的零氏其实是所有羌人部族中腐化堕落最快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最为优渥啊!

于是改姓梁的参狼羌人很快就成了后秦国中的核心部族,因为同族的原因对零氏皇族最为忠心,也最得其倚重和信任。

其实零氏当初看似很有道理的做法实际上非常愚蠢,等于是自己分裂了人口数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参狼羌。

两百年下来,很多人实际上已经不再将零氏和梁氏看成是一家人了。当然当初零氏的做法未必就没有想把自己和其他参狼羌区分开的意思。

大争之世,军队为本。

零氏皇族自然要最大程度的控制军权,因此虽然国内诸军的主帅大多姓梁,可也都被强行安插了不少姓零的皇族子弟。

可惜这些从小锦衣玉食的皇族子弟大多没什么本事,甚至说一句草包都不为过。在军中不但出不上力,还经常自恃身份的颐指气使,甚至经常在关键的时候坏事。

对于这种情况,像梁昌这样的各军主帅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明摆着就是皇族派到各军中的监军。只能任其身居高位,不出力只管捣乱。

左零就是这种情况。

本事稀松的他根本就是个贪生怕死的草包,大军刚一出营就由亲兵护着一马当先的开始向南一路狂奔。

不过要说后秦军诸将中只有左零一个是草包倒也太冤枉他了,地位明显高于其他各族羌人的梁氏子弟也就只比姓零的强些而已。此时后秦各军的中坚力量其实是李平、李浩、李卫、李威和赵桐这些其他各羌种。

于是毫无顾忌的左零一带头,两个梁氏草包子弟立刻就坡下驴的跟着跑了。反正日后要惩罚也有左零这个大个子顶着,不管怎么说都比留下来送死强。

他们三人脱离大军后逃跑的目的地是晋城西南的泽城县县城。那里如今还在后秦军手中,占据那里的正是之前晋城失陷时弃门而逃的东西南三门守将。

盘古军因为兵力不足,又要全力准备肯定会到来的南下敌人,一时没顾得上派兵攻打那里。

至于左零三人为什么不跟着大军一起撤往泽县,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泽县县城太小,根本容不下五千大军。就算勉强装得下,粮草也不够吃的。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让自己的主帅带着一帮残兵败将给自己断后,自己则在泽县补充之后看情况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平时草包的他们此时头脑却是无比的清楚。

三人知道其实北魏追兵人数也并不多,而梁昌再怎么说也是整个后秦国数一数二的名将,真要是无路可走之下拼死反击,说不定就能击退敌军。

到时候自己手里的两千人可就成了己方在东并州仅存的精锐主力。因为大败而注定被朝廷治罪的梁昌根本拿自己没有任何办法,而朝中自然会有人为自己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们能想明白的事,梁昌自然也能想得到。不过此时的梁昌已经没心思和这些败类计较了,他甚至觉得这次战败的罪魁祸首也的确就是自己。

全凭一口气支撑的他,两日来似乎比之前老了十岁,本就已经斑白的须发几乎全部白完了。

在赵桐等一众忠诚将领焦急的目光中,梁昌沉默了好半天才无奈的作出了也向泽县撤退的决定。

这倒不是梁昌贪生怕死不敢回身和北魏追兵决一死战,实在是现实情况根本不允许。

南撤前大军就已经快要断粮了,仅剩的那点粮草也在这两日多的溃逃中几乎丢了个干净。自己想尽办法集中了五千骑兵随身携带的剩余干粮,本意是统一分配,以保证所有人都能有最后的一战之力。

可左零那三个混蛋私自脱离大军逃走时,居然把它们全部带走了!也就是说,此时自己身边的这三千多人已经彻底断粮了!

这种情况下翻身死战根本就是送死,对手只要围住自己不攻,一两天后这三千多人连拼命的力气就都没有了。

梁昌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可能多的让这些幸存的羌族子弟能够有机会活下去。至于他自己,战死沙场就是最好的结局,逃回去最好的结果也是被夺权下狱,那对梁昌来说还不如自裁来得干净!

正当梁昌带着三千余骑兵正要出发的时候,斥候却狂奔回报说前方出现了一支大军。

听到这个消息的梁昌霎时间面如死灰,一直强提着的那口气差一点就没能续上。

此时出现在大军前方的军队还能是谁?只有导致大军惨败的罪魁祸首----盘古军了。

虽然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但仅存的理智告诉梁昌自己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不管是用了什么法子,能攻下晋城,还能一战击败七千反攻大军的对手,战斗力绝对不会差到哪去。

虽然真和己方这被逼上绝路的三千骑拼命不一定能打赢,但对手也根本用不着非得要和自己拼命。对手只要往晋城高城里一缩,自己根本一点办法都没有。

攻城,一时半会儿根本攻不下。

按照原计划去泽县,北魏大军追上来肯定还是会先打相对容易的自己。毕竟晋城高大坚固,远要比泽县小城要难打得多。

那这股让己方大军被逼上绝路的始作俑者此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呢?难不成想乘着己方大败,在野战中击败自己?那也太自大了吧!

就在梁昌百思不得其解盘古军目的的时候,又一个斥候回报说对手想和他见面商谈。

闻听这个消息的后秦诸将先是和梁昌一样面露惊诧之色,接着很多人的脸上就浮上了怒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