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血脉的觉醒46(2 / 2)

原本留守的陈道清要把储存的一点肉食拿出来稍微改善一下大家的伙食,却遭到了所有百姓的反对。

不是嫌弃,而是所有人都想要等着带着队伍出山的大头领回来后在一起分享。

虽然相处的日子并不算长,这些自打出生起就没被任何一支军队当人看过的底层百姓已经深深的把盘古军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了。

用大头领的话说,自己的子弟兵出山去杀胡人了,自己这些人却在家里吃肉,百姓们打心底里觉得做人不能那样狼心狗肺。

唐笠带着队伍返回盘古寨已经是新年初三了,带着不少战利品走山路的速度着实快不起来。

一些每天都到盘古寨打听消息的百姓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回了盘龙谷,一万多秦人百姓的欢呼立时响彻了大山。

从赶来相迎的陈道清那里得知了这段时间家里情况的唐笠立刻改变了计划,直接把目的地改成了盘龙谷。

随队的几十个秦人俘虏在见到漫山遍野神情狂热的秦人百姓后,一个个惊得是目瞪口呆。

也就在这一刻,每一个俘虏都在心里彻底打消了寻机逃跑的念头。再不仅仅是因为逃回去的下场很可能比被误以为战死会更好,还因为他们从这些秦人同胞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自己说不清楚是什么的东西。

羌人算是最早进入中原的一批胡人,和他们同期而来的胡族,比如鲜卑,甚至比他们后来的胡族,比如柔然,全都已经消失了。

原本生活在大秦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他们本来秦化程度就相对较高,在关洛之地呆了近两百年后更是成为了北方各胡族中秦化程度最高的存在。

甚至大部分贵族都已经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秦姓。比如第二大族参狼羌就改成了梁姓,人口大族白马羌改成了赵姓,其他各部族也大多改用了秦人姓氏,数量最多的有柳姓、包姓、李姓和后姓。

也就是拥有一半鲜卑血统的皇族党项部还保留着拓跋这个鲜卑姓氏。

正因如此,北方的其他胡族都把羌人视作最软弱的一族,也就只比根本算不得人的秦人强一些而已。甚至连一些偏安的南晋高层都有类似的看法。

这也正是羌人二百年来几次和其他势力包括南晋结盟,最后的结果都是被背盟的那一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晋虽然没像突厥人那样翻脸直接攻击羌人,可在有盟约的情况下拒绝北上支援,只这一点事实上也是一种背盟。

可羌人秦化再深,也就是比其他北方胡族对治下的秦人好上那么一点而已。细论起来也着实有限的紧,残酷压榨、动辄打杀仍然是一种常态。这和整个北华夏的整体风气,还有南晋曾经的背盟都有很大关系。

因此这些后秦军中的秦人士兵的地位并不比北魏军中的同胞好多少,对羌人朝廷的忠心自然也多不到哪去。

再加上此时根本不敢逃回后秦军中,所以盘古军想要改造吸纳他们入伙,看起来并不比北魏军的秦人俘虏更难。

而跟随唐笠大胜而归的两百将士,面对如雷般的欢呼声简直就是自豪感爆棚了。此时就是让他们去突袭胡人大营,估计都不会有人退缩,甚至一个个的还会热血沸腾的主动请战。

他们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前半辈子畏如恶鬼的胡人这段时间被自己折腾的鸡飞狗跳,刚刚又被自己以劣势兵力干脆利落的一下子宰了好几百。这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胡人也是人,刀砍在脖子上同样会掉脑袋,自己其实是可以打败他们的,报仇血恨再也不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了。

也许这些并不识几个字的糙汉子们嘴上说不上来,甚至也都不曾想到过,但每个人血脉里被隐藏了很久很久的祖先曾经的强悍和荣光,却真真切切的已经醒了过来!

在得知了山中百姓坚持要等自己这些人得胜归来后才肯吃年夜饭后,这种发自同胞心底的拥护和爱戴更是给他们提供了额外的BUFF加成。

这个时候的唐笠自然要趁热打铁,当场就把所有带回来马肉都拿了出来,一番即兴的热血煽动后,让所有盘古军将士和百姓一起就地补了一个年夜饭加庆功宴!

对此时太行山中的众人来说,心里唯一觉得有点遗憾的大概就是山里没有酒这一点了。

狂欢过后,唐笠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否决了几个热血上头的队率想要立刻再次出山的提议。

他清楚自己这次基本全歼一千后秦军的战果肯定要在后秦军中掀起轩然大波,绝对不是以前那种零敲碎打的小打小闹可比的。

此时再出山绝对是自己往铁板上撞,就算仅仅是为了维护军心士气,后秦军也必然会不惜代价的派重兵围剿胆敢再次出山的自己。

虽然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发展,自己手下也积攒了千把号绝对算得上有不俗战力的将士,其中不乏向刚随自己出山的那二百骑兵这样的精锐,但要和数万正规军正面交战还是根本不够看。

说到底这次的大胜不但说白了还是一种游击战,其中还是有着很大的运气成分。

要是以为现在就能和胡人硬刚了,那自己绝对是自大到脑袋进水了。

唐笠一直以来坚持的严格纪律让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服从了命令,就连郑大、梁栋那几个热血上过了头的家伙都只能保留意见、服从命令。

山里的冬天很冷,不适合干农活,但盘古军每天的训练却始终没有中断过,就连大雪天都不例外。那种在唐笠看来有些严酷的环境对于这个时代的北方秦人来说根本也不算什么。只要能吃饱肚子,比这更苦的日子他们打出生起就过得多了。

盘古军这边暂时窝在山里不动了,上党前线的后秦军可就炸了锅了。

接连两批过年急用的物资连续被劫,还一下子就损失了一千多押运军队,对大军来说即便算不上伤筋动骨,却也绝不再是不疼不痒。

已经在上党前线耗了半年的数万大军本就开始有了又厌战的苗头,大年夜又硬是没酒没肉,别说底层的士卒和军官,就是主帅梁昌自己都没忍住暴跳如雷的掀了桌子。

可盛怒之下派出的几队骑兵折腾了两天全都回报说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的踪迹,梁昌就知道对手肯定是占了大便宜后已经撤走了。

本来唐笠之前带人四处出击折腾了好几个月,就算再神出鬼没也不可能完全不露痕迹,后秦和北魏两方早就知道有这么一股秦人的武装在兴风作浪了。

可这次根据侥幸逃回来的那些逃兵口中得到信息来分析,梁昌还是误判了,认为这次的对手是突厥人的游骑。

表面原因是对手都说的是过程中说过突厥话,本质原因还是胡人对秦人骨子里的轻视,认为秦人绝不可能有能一战消灭己方近千人的实力。

然后这些逃兵就被盛怒之下的梁昌全部砍了脑袋,其中秦卒的家人也被怒到极点的梁昌一封书信发回后方弄得惨不堪言,没逃回去的反倒都被认为是战死了并没有再被追究责任,一切都没有出乎被盘古军俘虏的那些秦卒的预料。

基于这种误判,梁昌决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除夕一过就派出了好几队骑兵想方设法穿越了双方方战线,也到北魏军后方去袭扰对手粮道,其中有些队伍走的还是太行山边缘处的山道。

北魏军刚过了没多久消停日子,粮道和后方又被频频劫掠和袭扰,也忍不住报复性的派出了几队人马同样去了后秦军后方,其中有些走的同样是太行山边缘的山道。

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对方派人穿越防线的防备都越来越严了,走山路更便于隐藏行迹。当然,以本族骑兵为主的两方袭扰游骑也不会太过深入山中,无论是羌人还是突厥人都不擅长山林作战。

就这样,大年刚过没几天,魏秦两方的交战立刻就激烈了起来,前期的战斗主要集中在各自后方的袭扰战和围剿战上。

这个情况自然逃不过盘古军斥候的探查,已经在整个东部并州的秦人百姓中声名大噪的盘古军此时的情报来源比之前广多了,再也不仅限于斥候探查。

上党南北很大区域内的秦人百姓一部分被官军抓做了苦力,一部分逃进大山投奔了盘古军,依旧固守家园的那一部分心里也都是向着突然出现的这支秦人自己的军队的,自发的为盘古军提供甚至传递了很多消息。

得知魏秦双方重新打起来的唐笠更不着急了,大年之前冒险出击所要达到的的目已经实现了。唐笠就没必要再率还比较弱小的盘古军贸然继续出山了,原因还是那个,自己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魏秦任何一方硬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