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准备改抢突厥人了(1 / 2)

唐笠的后续动作是什么?

自然是尽一切可能扩大自己的基本盘,这是盘古军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断发展壮大则是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乃至活得更好的唯一办法。

发展壮大最终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扩军,当然也得相应的提高军队战斗力。

而扩军就需要兵源,目前盘古军的兵源就只有两个。一是自主招兵,二是吸纳转化俘虏兵。

后者在没有官军大规模进山围剿的情况下很难做大,凭零敲碎打的劫粮时顺带俘虏的数量太少。所以唐笠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盘古军新兵的主要来源还得是自主招兵。

自主招兵的来源只能是底层的秦人百姓。而且这些在胡人残暴统治下挣扎着活下来的秦人百姓骨子里还是十分强悍的,绝对是十分好的兵源。只要被激发了一点就着的刻骨仇恨和深深隐藏在心底的血性,再辅以严格的训练,战斗力并不会比任何人差。

而现在正是最好的招兵时机,因为羌人对待占领区的秦人百姓要比本就很残暴的突厥人还要暴虐百倍,压根就没打算给他们一丁点儿活路。

比如之前劫粮时带回来的那些被抢抓去做苦力的秦人民夫,这段时间每个人都找机会偷偷回家去看过,很大一部分人的家人都已经死绝了,这些人根本不用动员就都血红着眼睛要加入盘古军杀胡报仇。

而那些家中还有活口的也都无一例外的带着家人进山了,因为心里都清楚即便能躲得了这次也绝对躲不过下一次。

盘古寨虽然在茫茫太行山里,但也有些零散平地是能耕种的,只不过需要费大力气做前期整理。可再怎么艰难辛苦也总比留在山下被羌人当成牲畜累死饿死强。

唐笠就已经安排了盘古军士卒先把前期砍伐、平整以及挖渠引水等重活先做了,准备将整理出来的半成品交给进山的老弱妇孺们耕种。

说是老弱妇孺,实际上只是不适合上阵厮杀罢了,这年头的秦人百姓是极端吃苦耐劳的,种地干活并不在话下。

其实唐笠安排的开荒并不是完全是为了收获粮食,毕竟山中适合耕种的并不多,连成片又靠近水源的就更少了。而且即便成功的播下了种子,至少也得等到大半年后才能收获,总的来说只能算是一点有限的补充罢。他这样做更多的还是要给所有人一个希望,真正解决吃饭问题还是得靠下山劫粮。

当然,唐笠是严令不许劫掠百姓的,你目标就只能是截杀胡人的运粮队了。目前情况下主要以伏击后秦军的运粮队为主。

在山上窝了大半个月之后,唐笠决定再次下山劫粮,顺便也再救一些秦人百姓回来。

吸纳了上次救回来的秦人青壮和后秦军中的那十几个秦人士卒后,盘古军的数量再次恢复到了近五百人,还有几十个伤重未愈的老兵继续留在盘古寨休养。

当然那其中有一大半伤愈后也不能再上阵了,注定残疾的他们以后只能和老幼妇孺们一起种种地,顶多帮帮训练训练新兵,倒也不会无事可做。

这大半个月来唐笠虽然带着盘古军大部窝在山里,却也每日都派斥候下山打探情况,因此再次下山也不是纯碰运气。

上次劫粮的动静闹得不小,主要是全歼的那五十个羌骑让后秦军的高层很恼火,还着实派兵折腾了一阵子。

唐笠也是等斥候回报说后秦军的搜捕已经放松后才决定再次下山的。他很清楚以盘古军现在的实力,在平地上碰上大队后秦军根本没有胜算。他更知道后秦军也不可能长期派大队人马在后方搜索,毕竟前线正在拉锯,自己这伙官军眼中的山贼绝不值得牵制大股兵力太久。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唐笠这次没有再选择铜川县一线,而是在山中向南潜行了一日之后才出山,准备在后秦军的更后方打对手一个出乎意料。

情况也的确如唐笠所料,在原本就是后秦地盘的泽县附近,盘古军打了一个很成功的伏击战。

总结了上次劫粮的经验,盘古军的战术不但做了针对性的调整,选择的伏击点地形也比上次更好。

葫芦形的山谷让后秦辎重队并未起太多疑心,等他们全部进入谷中之后,唐笠下令将出口处用滚木大石一封,两侧的山上就开始往下砸石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