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连锁反应(1 / 2)

唐笠出现在这个梦中世界的第一年六月下,即晋历二百五十年、秦历一千三百一十六年六月下旬,突然出现的盘古军这颗小火星,无意之间在北魏和后秦两方一直拉锯的防线边缘烧了个小窟窿。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牵动了整个北方的各个势力。

接到拔延可石求援的北魏可汗拔延思摩立即派遣大将拔延那环率三万王庭本部禁军南下支援。

拔延那环领军前脚刚走,晋阳后脚就接到了太岳山以西和后秦对峙的西部军主帅舍利棘的急报,和其对峙的后秦军也发起了进攻,舍利棘同样请求王庭派兵支援。

北魏西部军实力要比东部军稍强,有人马五万,不过在和后秦拉锯的同时还要防备西边的回鹘人,实际上兵力要比东部军还要更加分散一点。

晋阳的王庭本部禁军总数也就五万人,拔延那环一下子带了三万去支援拔延可石,一是因为东路军的防线已破,援兵必须足够充足;二是可汗拔延思摩希望以优势兵力迅速击退后秦军,避免时间拖久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晋阳也不可能不留兵力防守,所以能派给西路军的援军也就最多一万人。同时还要祈祷战事能够迅速结束,不要给契丹人趁火打劫的机会。

可惜事与愿违。

长期只能和北魏拉锯的后秦觉得此次的开局太好了,行动相当坚决,增兵的动作很快。其主攻方向其实还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东路,舍利棘那边实际上只是牵制。

这个道理其实方方面面都明白,只不过出身北突厥第二大部族舍利吐利部的舍利棘一方面要顾忌王庭对自己的猜忌,一方面又想抓住一切机会保证自己的实力,这才夸大了敌情催逼援军。

拔延那环率援军赶到上党的时候,高大坚固的上党城仍然牢牢控制在拔延可石手中。不过后秦军已经增兵到了八万,而原本有四万之众的北魏东部军就只剩下上党城中的五千多人了。

三万五对八万,虽然北魏军战力较强,还有坚城为依托,还是也不敢贸然和羌军决战。

拔延那环先在上党以北五十里扎下了大营,陆续收拢了几千进不了上党城的北逃溃兵后才又将大营向南硬推了三十里,正式和上党城中的拔延可石正式形成了掎角之势。却依然没有任何战胜后秦军的把握,更别说如可汗所愿那般能够速胜了。

后秦军倒是也想要延续前期势头速战速决,时间拖得越久对他们也越不利,前期取得的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丧失殆尽。

可梁昌接连发动了几次大规模进攻都未能击败人数占绝对劣势的拔延那环。其中有一次眼看就要胜了,却不走运的被上党城中及时杀出的拔延可石突破防线坏了好事。

双方就这样逐渐在上党一线形成了新的拉锯战线。

而西路获得了一万援军的舍利棘防守虽然无虞,还能偶尔反击获得几场局部小胜,想要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却也做不到。

一时间北魏和后秦重新陷入了僵持。

可大战既然已经开始,双方就谁也不敢先松劲儿,只能双双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断向前线增兵,开启了消耗战模式。

而这种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消耗战一旦形成并持续,人口国力居于劣势、前期又遭受重大损失的北魏自然是更先挺不住的一方,一个多月后就不得不秘密征调了一万北部军南下驰援。

可说是秘密征调,一万大军南下那么大的动静,和其对峙多年的辽国又不是瞎子聋子,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搞清楚了大致情况后的辽国朝廷立即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立即派大将耶律斜轸率五万军越过燕山从北边向西杀入了草原。

北魏北部军主帅叱利骨率全军两万人迎战,双方在燕山以西河套以北的草原上展开了激战。

叱利骨兵力不足却不敢后退,因为再往西就是草原突厥的根本河套之地。不得已之下叱利骨只能顾不得等晋阳的王庭下令就直接在河套各部落紧急征集了一万多青壮,一半留守一半东进支援。

河套之地虽然自古就是水草丰茂之地,但北有草原部落时不时越过阴山袭扰,西有回鹘人始终觊觎,族中精锐又绝大部分南下进入了并州,所以占据此处的突厥人实力着实说不上强大,人口也远未达到巅峰。

兵力占优,麾下大军战力也丝毫不差的耶律斜轸见对面的突厥人后继乏力,果断向后方讨要更多援军,准备一口气夺取河套平原、兵临雁门关。

此时实际掌辽国大权的萧太后也是有名的强主,立刻派其族中兄弟同时也是辽国名将萧挞凛率五万军驰援耶律斜轸。

十万军对于江北实力最强的辽国来说也不是小数目,调动的动静自然小不到哪去,同样不可能瞒得住,很快就被南魏察觉。

不过南魏却没有乘机攻击黄河防线,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因为在此之前南魏军已经开始攻击虎牢关了。

后秦军虽然依仗虎牢地利防守无虞,但面对南魏大军也不得不在东线投入大量兵力,这也是其无法继续向北线大规模增兵的原因之一。

南魏在探知辽国和留在北方的同族全面开战后,也更加放心大胆的持续加大对后秦方向的兵力投入。

这就是盘古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后续几个月时间里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