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活的和牲畜差不多的北方秦人(2 / 2)

占据北部大半个并州和草原一部的北魏强在军力,但人口最少,只有一百多万。

占据关洛和南部小半个并州的后秦在军力上最弱,但人口要比北魏强得多,有近三百万。而这个时代人口多寡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经济的强弱和战争潜力的强弱,本族人口最少,所据地区秦人百姓数量众多的南魏很强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偏安江南的南晋是例外,空有两千万人口,比江北所有势力人口总和还多,却是不但屡战屡败,渐渐的也没了什么进取心,好像对偏安富庶的江南已经很满意了。

实力最弱的后秦和北魏两方都想击败并吞并对方,地盘又直接有陆路接壤,所以战事最为频繁。奈何双方实力相当,始终谁也奈何不得谁,一直都在边界处拉锯。

唐笠出现在这个梦中世界的时点就是这个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整个北魏的军队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与后秦接壤拉锯的南部被太岳山隔成了东西两路军团,东路军负责太岳山以东与后秦军对峙以及驻守东部的壶关天险,统帅拔延可石是拔延部的大将,麾下兵力四万,突厥兵占三成有一万二千人;西路军统帅是北突厥第二大部族舍利吐利部的大将舍利棘,这一路不但要和后秦拉锯,还要防备西面的回鹘骑兵,麾下兵力不但有五万人,突厥兵的比例也比东路军略高,达到了四成两万人。

晋阳城的王庭本部禁军实力最强,五万人中突厥兵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两万五千人。

北面雁门关外阴山以南的草原上驻扎着三万人的北部军,主要是防备契丹人的。其兵源全部来自仍旧生活在草原上的突厥各部,是纯突厥族骑兵,论战力恐怕还要强过五万王庭本部禁军。

四大军团加起来一共有十七万,其中突厥兵八万七千,秦兵八万三千。

而突厥人,尤其是北突厥人差不多还保留着古老的全民皆兵的习俗,特别是南下后有秦人百姓供养,差不多所有适龄的突厥男人全都是兵。

按照普通一户父母、夫妻、儿女六人计算,适龄男子有两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三分之一。当然现实中的军民比例肯定不可能这么高,但四分之一还是差不多的。

这样计算下来北魏的突厥人口总数大致在三四十万。

而整个北魏的人口总数不会超过一百三十万,也就是说原本作为这片土地主人的秦人总数也就九十万左右。这个秦胡比例已经很高了,经过两百年战乱的古并州北部,秦人的主体民族地位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了。

而要承担几乎全部税赋的九十万秦人还有八万多当了兵无法从事生产,兵民比达到了惊人的一比十,也就是说差不多十个秦人百姓就得供养一个秦人士兵。

要是再加上突厥人,北魏的整体兵民比达到了恐怖的一比七点七,平均不到八个百姓就要养活一个士兵。

要知道历史上大秦朝百姓最苦的时候也就是三十个百姓养活一个士兵,就那样在始皇帝死后就立刻天下大乱了。

因此北魏的现状用一句穷兵黩武都绝对算是夸奖了,可想而知其治下的秦人百姓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

要不是秦人的人口已经不占绝对优势了,而数量已经达到秦人数量快一半的突厥人负担相对轻的多得多,这北魏国绝对早就烽烟遍地了。

而其他几个胡人势力虽然没有北魏这么夸张,但治下的秦人过的也绝不比牛羊好多少。

这种牲畜般的日子几乎所有生在北方的秦人都是从小到大的亲身经历,就连在军中当兵的伪军也不例外。

比如盘古军新抓的那些俘虏兵,日子过的虽然比普通秦人百姓能好上那么一点,但也绝强不到哪去。除了打仗的时候能吃上几顿饱饭,平时也是半饿着肚子或训练或给军中的胡兵老爷们当奴仆使唤。

平时胡兵的饭菜不但是单独的,还得军中的秦兵们给打好了端过去;胡兵的战马得是他们伺候;胡兵的衣服得是他们洗;甚至胡兵的屎尿都得他们清理打扫。

在军中别说和胡兵发生冲突时能得到公平对待,就是平时一个秦人百将见到一个无官无职的普通胡兵都得躬身行礼,其他秦人干脆就得跪拜。而百将,则是秦人在军中能做到的最高军职了,至少在北魏军中是这样的。

而这一切全都是在半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日复一日发生的,所以这些秦人伪军虽然有时候也欺负一下老百姓,但要说对胡人主子和北魏朝廷的忠诚,那是绝对谈不上的。

对这些事情,普通的秦人士卒可能没有太过清醒的认识,甚至有些人会认为这就是打娘胎里带来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北方已经被胡人占了两百年了,北方的秦人早已被迫习惯了这种牲畜不如的日子。

不过少数能做到一定军职的秦人军官的见识就要比普通士卒多一些,想法相对也要多一些。比如盘古军新抓的俘虏中就有这样的两个人,一个原来是北魏军中的屯长叫梁栋,一个是百将叫李程。

千万别以为这两人原来的职位是完全因为作战勇猛积功得到的,因为军中那样的秦人基本都被当做精锐炮灰消耗掉了。少数能侥幸活下来的,胡人通常也会对其刻意打压,因为担心他们军职高了、手下多了之后不好控制。

秦人想在北魏军中混的还行有两条路,一是家中有人是北魏国罕见的秦人高级别文官,二是能力实在出众的同时运气也得爆棚一直死不掉。

李程和梁栋两人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两人的家都在晋阳附近,其中李程家里是晋阳城中做买卖的,颇有几分家资,梁栋家里则是晋阳城南的一户小富农。

注意是富农,不是地主,连小地主都不是。因为突厥人根本就不允许秦人地主出现,撑死了就是左近比较有威望而已。就那样威望还不敢太高,否则胡人找个由头甚至没有由头就会将其灭了。

当初一直不让幼时的何广进门的周氏娘家就是例子,所谓胡兵醉酒行凶出事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罢了。真正的底层原因是突厥人绝不允许有势力大到一定程度的秦人家族出现。

当然,突厥人倒也不可能把所有秦人都弄成赤贫户,那样不利于他们的统治,毕竟突厥人并不善于组织生产和治理地方。

不过极少数的秦人大户家的子弟也只能做文官且家中不得有人从军。

而像李程和梁栋这种只能还算殷实的秦人家庭,突厥人则会让其家中最优秀的青壮子弟入伍,算是一种分化和与家人互为人质吧。

这类出身秦兵因为从小能吃饱,所以通常比普通秦人士卒要身强力壮得多,家中又有些余钱能为其置办精炼一些的装备,甚至有一些还读过书识些字,因此更容易在军中出头。

李程和梁栋就是这种情况,不过数量很少。因为大部分他们这样的都已经在历次战斗中被当做炮灰消耗掉了。

当然凡是总有例外,胡人统治下的腐败也不会比自己作死的秦人朝廷情况更好,也有一些秦人军官家中和北魏的某些权贵有些复杂的关系,这类人往往也能混个基层军官当当。而且平时作威作福起来甚至比胡兵更甚,他们带领的秦兵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突厥人反倒对这类人会相对纵容,也算是一种以秦制秦的手段吧。

盘古军第一次反围剿后杀掉的那两个秦人军官差不多就是这类人。

至于那种条件不错但家中没有从军天赋子弟的秦人家庭,则会供有天赋的子弟从小读书,希望他们学成后能某得个地方小官。突厥人也需要这类有些学问的秦人替他们治理地方,毕竟这些事是他们不擅长的。

陈道清就属于这种情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