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吸纳俘虏兵(2 / 2)

早先陈道清就说过,离铜川县城不远处有一处官军大营,驻扎了两千人马,其中胡兵就有两百。之前前来围剿的那五百官军应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么算下来上次的围剿官军也算是下了重本了,五百人中胡兵就有差不多七八十人。

被盘古军用山林游击战打的崩溃后逃回去的估计总共也就几十号人,被盘古军重点关照的胡兵最多也就逃回去十个。

如果那伙官军不求援兵的话,算算也就剩下一千五百多人了,其中的胡兵更是少了将近一半。这点力量唐笠本以为敌人不一定敢在短期内再来围剿一次。

一是因为官军摸不清自己这边的真正实力。按常理推断,能在几天内基本全歼五百官军的队伍,实力应该是相当强大的。

二是总数二百的胡兵一下子就被消灭了六七十人,唐笠觉得领军的胡人将领应该也会担心对军队的控制力。

唐笠的能做的安排其实也不多,除了夹紧训练之外也就只有几件事。

战法自然还是被事实证明非常有效的游击战。即便是扩充后的盘古军也就八十来号人,正面对抗官军绝对是找死,更别说其中还有一半是刚刚吸纳进来时间很短的俘虏兵。

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对地形的熟悉。唐笠亲自带着所有人特别是新加入的人手每天都去熟悉南边的地形,顺便也给几个补给点做了补充。

即便是这样,每天晚上的课也没有一天停过。唐笠这个头领每天白天都和所有人一起同吃同练,晚上还要坚持给大家讲课,其他人自然也无法生出太多抵触的心思。

总之每天都能敞开肚皮吃饱,这对所有苦惯了的秦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别以为那些原先的秦人伪军平时在军中就能吃饱,能吃饱的只有胡人。

授课方面唐笠自然是唯一的主力,熟悉地形也是他亲自带队,日常训练上就有点特殊了。

之前的盘古军全都是一帮老百姓,没人参过军知道正规军是如何训练的。见识最多的唐笠和陈道清也丝毫不懂这年代的军事训练技巧,一切全凭摸索着来。唯一算是独创又绝对有作用的就是唐笠始终坚持的队列训练了。

而这回新吸纳的俘虏好歹也是正规官军出身,虽然秦兵在军中有着诸多限制,武艺也都稀松,好歹也算是知道不少正规军日常训练的内容。

唐笠就让他们当教官,教授所有人一些最基础的战阵配合。

北方混乱厮杀了两百年,就算是武艺稀松的炮灰兵也多多少少有点真东西在身,好歹也需要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是?

这个安排还有了个唐笠意料之外的收获,那就是在相互教授的过程中,盘古军老兵和新加入的俘虏兵之间的关系居然升温的很快。

事实证明唐笠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派出去的斥候很快就回来报告说有大股官军奔着郑家村来了。

想想也好理解。

胡人占据华夏北方两百年了,虽然期间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可大多都是胡人各族之间的兴替,能成气候的秦人势力是少之又少。因此此时胡人对秦人是十分轻视的。

可是秦人毕竟强大了上千年,也镇压了胡人上千年。这又造成了胡人对于秦人既轻蔑又打骨子里恐惧的复杂心态。因此对秦人的反抗尤其敏感,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一股秦人势力在北方发展壮大甚至是存在。

唐笠在从陈道清家中带出的那些史料类书籍中隐约发现在最近的这两百年间,其实也有过几个以秦人为主的势力出现,可无一例外的都被迅速消灭了。甚至为了灭掉这些秦人势力,前一刻还打的你死我活的各族胡人还会暂时联合起来。

所以得到消息的唐笠不禁对自己之前凭借干掉区区500官兵就能吓住占据此地的突厥人的侥幸妄想感到很可笑。

不过既然吓不住,那就打吧!

唐笠相信凭借梦外那个高科技武器横行的世界都很让各大国正规军头疼的游击战,这次前来的区区一千五百官军也很难剿灭自己。

而且盘古军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那就是消耗也少,凭借几次胜利抢回来的战利品,盘古军这不到一百号人就算是在山里打上个一年半载也能支撑。可是官军能行吗?

就算官军的粮食能一直供应得上,一千五百人在这当年小鬼子都没辙的太行山里能经得起自己零敲碎打的耗多久?

再说了,就算己方耗不过对手,自己带着不足百人的盘古军想要彻底消失在这茫茫大山里那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轻松做到的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