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二次反围剿(1 / 2)

老桩的斥候队每天都会传回来一次消息,他们这些几个月前还是正经农民的家伙要混在百姓中打探一些最基本的情报还是不难的。

根据他们传回来的情报,这次前来的官军并没有像上次那样直扑郑家村,而是一路走一路征粮,顺便劫掠百姓,动作相当缓慢。

敌军的这个行为让唐笠有些疑惑,难道官军缺粮了?

这回他还真猜对了。

之前就说过,六月是旧粮将尽新粮未收的时候,不然胡人官府也不会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派出征粮队四处征粮。

这其中有个底层原因,就是整个北方尤其是战事频繁的北方地区,两百年的破坏十分严重而恢复得很缓慢,要支撑明显超额的军队是相当的困难。

上次官军的围剿又将所带粮草损失了个干净,这回全军出动军粮还真就没那么充足了。

既然官军的进剿迟缓,唐笠也乐得准备的更充分些。除了让新加入的俘虏兵有更多时间熟悉地形之外,他还命人在南边又多设了几个补给点。

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两天,比上次多出两倍的官军终于再次进了山。

盘古军这边的经验比上次更加丰富了,官军方面显然也是如此。这次进山围剿的人数虽然更多,可显然要相对谨慎了很多,从一开始就是以三十人为一队抱团进行着搜山。

第一天唐笠带着人和上次一样没有一上来就和敌军交手,而是先尽可能的把对方往南边引,顺便尽量观察敌军的布置和战术。

在唐笠的带领下,这些日子盘古军也没闲着,同样也总结了上次反围剿的得失,同样对战术也做了一些调整。

即便住了这么多准备,唐笠还是在心里庆幸对手这次的人手还是不够充足。要是官军的数量再多上一倍,把每一队的人手增加到五十人,自己这边八十人的总兵力就算是偷袭,打其中的任何一队都会很费劲。

可现在对手以三十人为一组就已经是极限了。每队的人数再多进山后就形不成包围圈了,那和没头的苍蝇也没多大区别。

第一晚唐笠并没有组织偷袭,而是以十人为一组在各处进行诈袭。就是摸到一队休息的敌人附近后敲锣打鼓的假装突袭,惊醒本就有所准备的敌人后迅速撤离,然后赶往下一个地点依样画葫芦。

这是参加过上次夜袭的老兵们想出来的改进之一。

因为进山第一天的官军体力足、士气也高,打起来会比较费劲。像这样白天带着他们兜圈子,晚上搅得他们睡不成觉,两天下来就要好打多了。

实际上都没用两天,这些明显不想尽全力的秦人伪军和习惯在平原骑战、从未有过山地作战经验的胡兵就已经被拖得疲态尽显了。

仔细观察后的唐笠果断决定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夜袭。

这回人手比上次充足,但考虑到其中有一半是刚加入的新俘虏兵,第一晚的夜袭唐笠没有分兵,而是集中了所有兵力一次只突袭一队敌军。

效果好的在意料之内。

在山里追了两天,昨晚又没休息好的官军连站岗的哨兵到后半夜都已经睡得很死了。

这就不得不说主动打游击的一方占据的极大优势了。

乍一看两方人马都是白天跑路,晚上不得休息。

实际情况却是主动打游击的一方不但因为熟悉地形能够掌握主动权可以少跑冤枉路。而且可以轮流派出小股人马带着大股的敌人兜圈子,大部队可以趁机隐蔽休息,甚至能顺带着被敌军散乱的包围圈漏到后方去。

晚上也是一样,一半人手去骚扰敌军,另一半可以踏实睡觉,两拨人手可以轮换着来。而且什么时候进行骚扰是主动打游击的一方说了算,敌人被骚扰一次之后就得整个晚上都紧绷着神经进行戒备。

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了,所以战场上所有人都力求掌握主动权。

第一次夜袭非常顺利。

唐笠先带着十个老兵直接摸到了敌军身前,差不多一半敌军在睡梦中就被手脚麻利的盘古军老兵干掉了。

剩下一半人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紧跟着冲过来的大部队淹没了。

整个战斗用时都没超过五分钟就结束了,经验丰富的盘古军又用三分钟时间打扫干净了战场,然后就集体消失在了黑暗中。

此时最近的另一队官军甚至都还没完成整队。

之后敌人虽然有了些防备,但盘古军却兜了个圈子跳过好几队敌军才进行了第二次夜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