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文豪苏轼和他的“怨种”弟弟(二)27(2 / 2)

苏轼:你想好了再说啊,我弟弟可是宰相!

张怀民:咳咳,子瞻兄说得对!这大好时光怎么能睡觉呢!咱们去赏月!

苏轼:哈哈,怀民兄请!

张怀民:呵呵,子瞻兄请!

苏轼:怀民亦未寝!

张怀民:你大爷的亦未寝!要不是你弟弟是宰相,老子早大耳瓜子抽你了!(小声bb)

苏轼:怀民兄,快点啊!

张怀民:来了来了!子瞻兄稍等。】

【此事记载于苏轼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中,这个段子是后人编篡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大概意思就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刚才大家看的视频呢,是后人对于“怀民亦未寝”这句话的解读,网友们针对这个“梗”,各种调侃苏轼和张怀民。大家都在议论,苏轼半夜把张怀民叫起来的行为,到底是情商高,还是情商低。

又或者在议论,“怀民刚要睡”和“怀民亦未寝”,究竟哪种写法是“高情商”的写法。当然,也有奇葩网友关注的是,苏轼在隆冬季节,半夜跑去找张怀民时,身上到底有没有穿衣服。

当然了,这都是杜撰的说法,其实睡不着的是苏轼吗?并不是!而是张怀民!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自然是有原因的!要知道这时的苏轼已经被贬黄州四年了,但是张怀民才刚刚被贬到这里,二人因为有着类似的经历,于是就成为了朋友。

因为想着前尘往事,苏轼半夜睡不着,他想到张怀民跟自己是同病相怜,于是“心有灵犀”地去敲了张怀民的门。刚好,张怀民也睡不着,所以就和他一起出门赏月谈心了。

这其实是一个高情商的说法,其实就是咱们的东坡大大是个大暖男,自己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被贬的生活了,可是张怀民刚刚到这里,心里肯定不舒服啊!那怎么办呢?安慰安慰他吧!于是苏轼就去承天寺找张怀民谈心去了,跟他说:哎呀!不就是被贬官嘛!有什么大不了的!咱们在这里看看月亮喝喝小酒多快乐啊!是不是?

这篇文章其实就是苏轼为了开解张怀民写的,足以看出苏轼是个大暖男了。

咳咳,有点偏题了哈,不过没关系!咱们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主打的就是一个随便!主打的就是一个油盐不进!哈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