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出其不意103(1 / 2)

燕军主帅史思明率部收复河北失地后,遂进入河北大本营博陵进行休整。与此同时,燕军将领尹子奇部饮马黄河,计划进攻北海,然后乘胜追击南下直取江淮各地。

斯时,唐肃宗面对不利局势,命令郭子仪、李光弼、房琯等部发兵出击长安、洛阳两都之敌,以此把“心脏”手术做好,稳定民心。然而,唐肃宗又恐素有“铁军”称号的郭子仪部功高震主,不好调动。为了制衡,他派遣钦差向回纥可汗请求发兵。可汗也是一个精明的国王,对于李唐政府的殷切请求,便想乘机会大捞一把。没想到,唐肃宗收到回纥可汗提出的条件后,痛快地许诺道:朕只要江山,至于金银财宝、美女等一律归回纥。

可汗喜出望外,遂派出大臣葛逻支率军支援李唐王朝,并先派出两千手持陌刀骑兵突袭。陌刀,刀刃锋利且长,在马上作战彰显威力,可以说是燕军的劲敌。

尹子奇收到战报后,遂率部由南征改为北战。

唐都长安落入燕帝国之后,皇上安禄山踌躇满志,号令诸路大军向东南方向继续推进——解放敌占区。

张巡,字巡,生于公元708年,邓州南阳人。自幼博览群书,熟读兵法。少怀凌云之志,不拘小节,交往的均是君子长者,不跟凡人打交道,当时,就有人对他这种做法不理解,说什么眼皮高,不与肉眼凡胎者说话。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张巡中进士,时年33岁的张巡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并入朝为官。当时,张巡的哥哥张晓已经位居监察御史,张巡身兼太子通事舍人和清河县令等职位,两兄弟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张巡担任清河县令时,总是一副热心肠,谁有困难尽力帮助,将县区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任期结束后,张巡被唐玄宗召回了朝廷。当时,唐朝政权都被杨国忠兄弟把握在手,同僚劝告张巡投靠杨国忠,将来必能得以重用,却遭到了张巡的拒绝。他回答道:“如此这般,才是国家的怪事,我怎么能趋之若鹜呢?”

后张巡被调往真源县做县令。河南鹿邑县担任县令一职。当时,该县境内出现了很多强横狡猾之作奸犯科之徒,县衙大吏华南金更是为非作歹、专横跋扈。时下民谣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任后,没有多久,便把搜到华南金违法犯罪的卷宗罗列案桌,堆积成山。就这样,张巡依照大唐律法将他当即处斩,并晓谕民众。却把华南金党羽悉数赦免,这些人无不改邪归正,并对他心悦诚服感恩戴德。因此,当地民众称道他为政简略。

张巡是位聪明机智,文武双全的人。早年间,张巡参加科举考试,因取得进士名次,得以入朝为官。

张巡身上具备顽强不屈的民族主义气节。张巡自幼学习的是儒家思想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早已深入到他的内心,根深蒂固。除此之外,他面对棘手问题,常常做到镇定自若独立思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史之乱爆发后,谯太守杨万石投降大燕帝国,张巡被逼无奈只好领兵西迎燕军。张巡来到真源县,募兵千名精兵,起兵戡乱,并与贾贲同兴义举。

斯时,雍丘(今河南商丘)令令狐潮投降叛军,他领兵攻打雍丘,贾贲为国捐躯,张巡率兵苦战,击退燕军后统率贾贲余部,遂自称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坚守雍丘城。然而,令狐潮为了获得新主青睐,便派重兵重重包围张巡于雍丘城内一个多月,就这样,张巡与李唐政府之间的联络被彻底切断。

令狐潮获悉李家王朝摇摇欲坠,主子李隆基被赶出了长安,且惶惶不可终日。他心中大喜,合不拢嘴。为了壮大队伍,增强战斗力。他再次写信劝说张巡投降。

为达到目的,他想法设法引诱引诱张巡内部要员。果不其然,张巡手下有六个高级官员联起手来劝他投降,并说如今皇上朝不保夕,如果应战无异于以卵击石,面对残局,莫若投降,另择明主,顺应潮流。然后,又多次提醒张巡:识时务者为俊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