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众怒难犯96(1 / 2)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感觉事不宜迟,应该快刀斩乱麻。于是,他走到明皇跟前下跪施礼道:“陛下,逆胡指阙,是以清君侧名号,目的就是诛杀奸相杨国忠,朝廷内外已经引起了众怒。现在国家前途举步维艰,朝纲不稳,陛下应该顾全大局,为国家社稷着想,奸相杨国忠之党羽,可依法惩处。”

唐明皇听罢,沉默不语,不过他并没有否定陈玄礼劝谏。

这时,陈玄礼立即暗地里联络东宫伶官李辅国,托他代向太子禀报诛杀杨国忠的计策。并说道:“这场祸乱之罪魁祸首乃是杨国忠,不除掉他不足以平民愤愤。”

太子李亨素来与杨国忠不合,且积怨较深。即便如此,擅自处斩当朝宰相却非同小可。再说陈玄礼还是唐明皇的忠诚将领。这都是棘手的问题,不可不慎重处理。

事到如今,国家前途危如累卵,似乎迟疑一会儿说不定还会出现什么样结局。

陈玄礼当即召集禁军将领秘密商讨。他慷慨激昂,义正辞严,道:“如今天下分崩离析,天子震荡,这莫不与杨国忠盘剥百姓而引起朝野怨恨息息相关。”接着,他朗声说道:“事已至此,如果不立即诛杀奸相杨国忠以谢天下,又怎么能平息四海怨愤?!”

众将领听罢,无不摩拳擦掌,同仇敌忾。他们表示,誓死铲除奸臣杨国忠。

这时,饥疲交迫的将士们,把陈玄礼围在了中央,喊着如果不除掉杨国忠,他们就不再扈驾。本来,陈玄礼已经跟王思礼、李辅国打过招呼。现在太子李亨的车队在后面还没有过来,正好回避。

陈玄礼看到战士们义愤填膺,觉得火候到了。便对他们说道:“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国为民除害!”

战士们举起手臂齐声喊道:“诛杀奸相杨国忠,为国为民除害!”

碰巧不远处,在馆驿的西门外面,正有二十多名吐蕃使团的人员截住了杨国忠坐骑,向他要饭吃,说是两天没有吃过饱饭。杨国忠涨红着脸,向大家解释,劝他们体谅他的苦衷,再忍耐一下。龙武军的骑兵趁机围拢过来,军士中有人高声断喝:“杨国忠勾结蕃人蓄意谋反!”说时迟那时快,随即“嗖”的一声,只见一支雕翎箭飞了出来,不偏不倚正中杨国忠的马鞍。

杨国忠大惊失色,他见势不妙,慌忙策马跑进了驿门。

出离愤怒的军士们紧追不舍,冲进驿门,随即一齐发箭,中箭的杨国忠霎时便滚落马下,呜呼哀哉。为首的上前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接着,他的身子也被赶上来的军士剁成了了好几截。最终,杨国忠的脑袋被人挑在枪尖上,然后悬挂在驿馆的西门外示众。

这时,杨国忠的长子、任太常卿兼户部侍郎杨暄在后边听说出现兵变,遂拍马而至,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身上中箭成“刺猬”状,顷刻间落马毙命。

杨贵妃的长姊韩国夫人听说哥哥与侄子被人杀害,心里的话:哪个舅子下的狠手呀!她热血沸腾,便腾腾地迈着步子赶到现场。见到的是怒目而视的军士手提利刃,她怒喝道:“你们想干什么?为什么杀死我的亲人?”

“这都是你杨氏造的孽,现在过到头了。”一个军士瞪着血红的眼睛,边说着边手提利刃向她奔来。韩国夫人见状,被惊吓的“哎呀”一声,想撒腿跑掉。被赶上来的军士用刀杀死。

御史大夫兼置顿使魏方进从驿站出来,看到这一切,便对着手执血刀的军士们大吼道:“你们怎么胆敢杀害宰相,难道想造反不成?”早已杀红眼了的军士们,二话不说,上前就把魏方进砍成了肉酱。

左丞相韦见素也听见了外面的动静,便出来看个究竟。还没有张嘴制止,便遭到迎头一击,脑袋立马成了血葫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