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山雨欲来95(1 / 2)

王思礼来到金城的那天晚上,他首先拜见志同道合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见到老友之际,他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随即下跪施礼道:“大哥,王某乃败兵之将,无颜面对朝廷,可是那些坚守潼关十好几万弟兄的鲜血不能白流。王某要坚强地活下去,为死难的革命同志报仇雪恨,否则,死不瞑目!”

王思礼,少数民族,营州(现在辽宁朝阳市)人。他的父亲是朔方镇军将。他青年时从戎,先后担任王忠嗣、哥舒翰节度使府的押衙,参加石堡城战役,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予右金吾卫将军,充关西兵马使兼河源军使,素以治军严格。燕王安禄山事变,哥舒翰奉旨出征奏请把他从河陇调任元帅府马军都将,凡是军中大事都找他商议拍板。

他的老友陈玄礼,是唐明皇早期革命同志之一。他在李隆基领导诛灭韦后政变的万骑中担任重要角色。斯时,在万骑中同任国毅的葛福顺、李仙凫等均在王毛仲冤案里或贬官,或被处斩。现在,龙武军负责人只剩下陈玄礼一人,他爱职敬业,足智多谋,深具老黄牛的革命精神。他绵里藏针,以老服实,颇受李隆基厚爱。他随遇而安的同时,依然保持忠贞不渝的革命本色。因此,高力士在谗陷王毛仲并清除其党羽时,没有找到他任何把柄。在朝野,他与高力士相处融洽,都是皇上的坚强拥趸。其实,在他心里,那些祸国殃民杨国忠之流;骄横跋扈杨门韩国夫人、虢国夫人之流;以及口是心非、为非作歹,诸如边令诚、袁思艺等伶官,他都嗤之以鼻,恨之入骨。就这样,他跟唐明皇心腹高力士配合默契、心照不宣,跟败军之将王思艺也是惺惺相惜。

此时,王思礼对陈玄礼再三请求,一定要清君侧,除掉奸相杨国忠及其党羽。以前,他曾寄托哥舒翰,可哥舒翰就是不同意,最终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如今,能够堪当大任者只有陈玄礼了。

陈玄礼听罢,方知原委,并允诺自己会相机行事。

接着,王思礼征求陈玄礼,看看高力士有什么态度?陈玄礼回答道:“王将军尽管放心,高将军那里高某会去说和的。”

王思礼听罢,感激涕零,遂下跪叩头不已,道:“陈将军,王某替死去的十几万弟兄,谢谢你了!”

当即,陈玄礼带着王思礼来见太子李亨。王思礼情不自禁,哭泣道:“现在是非常时期,希望殿下亲自挂帅,迎难而上,而不是退避三舍。”随后,把自己带过来的一千多名余卒留给了太子。

是夜,太子李亨、陈玄礼、王思礼以及太子智囊李辅国相议密谋多时。

是日,将军王思礼泪挂两腮,是对新生力量的感激?还是对敌人仇恨?或许兼而有之。只见他,收拾紧衬利落,打马如飞,朝着敌占区方向驰去。

有一首歌唱得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革命重担挑肩上,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斯人者,王思礼也。

金城,原名始平县,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至此,遂改称金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