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出师大捷85(1 / 2)

仅仅三天时间,即公元756年四月九日,郭子仪就跟李光弼在常山郡会师了。如今,这两支唐军戡乱主力部队,是唐明皇所倚重坚强基石与主心骨,郭李两位大将军也是朝廷平叛的中流砥柱。

二人见面后,惺惺相惜。郭子仪看到李光弼很是激动,李光弼情动之处便是热泪夺眶而出,两个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此时,李光弼感动不已,嘴唇抽搐道:“郭公,你终于赶来了,末将很是想念!”郭子仪温言笑道:“李公太客气了,郭某可不敢当,现在你也是地方长官,统领上万兵马,怎么能自称末将呢,你在我心里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不分彼此。”

李光弼听完郭子仪肺腑之言,连忙说道:“好好好,你说得真对,李某也是这么认为的。”接着,继言道:“可不管怎么说,你始终对我有提携,这让我感恩不尽,没齿不忘。”

郭子仪动容道:“李公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与郭某如出一辙,时下,有句俗话,叫胳膊离不开大腿。这正是郭离不开李,李离不开郭呀!”

随后,二人对饮浊酒起来,酒至微酣,两个人不禁唉声叹气地伤感起来。郭子仪说道:“唉---哎!现在的李唐再也不如以前的李家大唐了,严重的藩镇割据,贪官污吏比比皆是,致使叛乱频频发生,尤以安史之乱为最,山河破碎,宫宇不保,真是让人喟然长叹!”

李光弼哀叹道:“明皇以前的政绩清明,招贤纳士,广开言路,以至于国内形式一派大好,出现了国富民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安居乐业,夜不闭户。然而,此盛世却让我们的皇上产生了骄傲自满,为所欲为,对自己不再约束,把朝廷政事推给宰相掌管,自己好大喜功,沉湎于女色和歌舞升平。好好的李唐家国,被杨国忠这样的奸佞小人掌舵,致使朝廷上下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国家社稷不出乱子才怪呢?”

郭子仪端起酒杯,一扬脖把酒“哏”的一声喝进了肚里,酒劲泛上来时,他一连咳嗽了好几声,脸红脖子粗。他顿了下,按捺不住道:“目前,国家局势很不乐观,叛贼兵多将广,身体彪悍,尤擅骑射。我们取得的几场胜利,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强重视起来,不能对敌人掉以轻心。直到现在,明皇才醒过味来,据说对贵妃杨玉环都耐搭不理了。然而大厦已经侧歪,还需要肱股之臣匡扶正业才是。”

李光弼听罢,用鼻子“哼”了一下,说道:“这个祸国殃民的妖姬,不搭理就对了,其实,杀了她也不过分。省的让皇上三迷五道,荒废朝政。”

郭子仪与李光弼看问题态度不一样,郭子仪解决问题刚柔并济,审时度势,知道什么该清楚,什么时候装糊涂,顺势而为。而李光弼则不同,他刚盛柔不济,眼里容不下沙子,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手下都是死命令,违令者斩,对敌人聚而歼之毫不留情。仅凭这一点,他就没有郭子仪胸襟开阔,斩三军者只取上将首级。如此看来,打仗需要李光弼,治军则需要郭子仪。二人合作,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郭子仪听完李光弼一番说辞,不敢苟同道:“李公,郭某并不认为造成当今一锅粥局势,完全是由一个弱女子所为。”

李光弼喝下满满一杯酒,说道:“愿闻其详。”

郭子仪坦率地沉吟道:“郭某认为,藩镇割据应是罪魁祸首,边将拥兵自重,每时每刻都在给朝廷制造威胁氛围,这是其一;宫廷里面管理混乱,宦官受宠、皇子争位、贤臣良吏受诬陷、百姓生活困苦,所有这些现象都是祸端,这是其二;我们作为廊庙宰,也要与国家社稷息息相关,共命运。目前我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大臣,很受明皇的器重,但是自己也要见机行事,多做一些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们的事情,对于权位,要懂得随机应变,见好就收,切不可贪恋。这样一来,或许更能长久些,你知道了吗?”

返回